第1584章 关于电影的担心(第2/3页)

另一方面,韩国民众的支持也是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上世纪朝鲜半岛的开放、日本文化的入侵以及美国直配电影风波使外国电影给韩国本土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韩国民众意识到本土电影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本土电影发展蒸蒸日上的态势,转而关注国产电影,实现了从外国电影向本土电影的回归。可以说,韩国社会或者说民众对韩国本土电影的支持是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发展的重要的群众保障。

看电影就好比听故事,电影用其影音结合的手段向观众们生动形象地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现实题材电影也不例外。然而,不同于一般故事片、纪录片,现实题材电影讲的“故事”大都直面现实,而在“讲故事”的角度上,现实题材电影着重描绘事件表现的戏剧冲突。

直面现实是现实题材电影最突出的创作特点之一。近年的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与社会热点话题同构的特点,很大一部分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立足于社会现实,严肃叙事。由于电影审查制度的撤销,韩国电影人在电影主题的选取上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很多敏感话题,涉及到政治、法律、性、犯罪、暴力等,都被搬上了大荧幕。

在韩国,很多低成本而且限制级的电影都取得了高票房的成绩,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它直面社会现实的取材与态度。现实题材永远都是赢得本土观众的利器,因为现实题材不仅在空间上也在心理上接近观众,反映社会的主导意见,符合主流价值观。

同时,现实题材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的“真实”,远远高于艺术的“真实”,不仅能让观众获得视听上的震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推动人们去反思真实事件、反思社会现实,对社会现实及生活有更深的领悟。

冲突是电影必备的要素,指的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叙述结构方式,根据其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等三种。现实题材电影虽然大多以真实事件为背景,但其在表现事件过程中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强调情节的跌宕起伏,强调戏剧冲突。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往往通过着力描绘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不同种的冲突矛盾表现电影的主旨,使电影主旨通过戏剧性的冲突深入人心。

韩国现实题材电影以其直面现实、强调戏剧冲突的创作特点展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感受,揭示社会矛盾或社会问题,激发人们反思社会生活,兼顾了感性表达和理性思考,在感性和理性层面都对韩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感性层面上,韩国现实题材电影起到了“社会解压阀”的重要作用。比如电影《素媛》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素媛的父亲对素媛的父爱之上,通过描绘家人之间的温情,使观众在沉重的真实事件之中获得压力的释放,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达到情感宣泄的目的。韩国现实题材电影通过以一种对真实事件或者社会状况的独特的叙事角度,将人们的某种情感转移或者放大,使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感受到的压力在电影的观赏过程中获得了一种释放,得到了缓解。

而华夏这边在新一轮的电影改革之后,政府出台系列规定降低电影产业的准入门槛,积极吸纳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电影产业,减少政府审批程序,鼓励电影产品创新,让电影产品更好地面向大众、面向市场。这些规定自实施以来效果显著,这几年来高速增长,总票房及单一影片票房屡创新高,电影市场不断扩大。

然而,华夏电影的水准似乎要落后于电影市场的发展速度,与好莱坞的距离较远,甚至不及邻邦韩国、印度的电影水准。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在姜闻等人看来,原因不在于资金,而在于态度,对待电影的娱乐性和深度性的态度。

华夏电影行业当然不乏优秀的严肃电影,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充斥荧幕的更多的是一些“叫座但不叫好”的商业片,为谋取利益、博观众一笑,几乎无深度内容可言。

当然,姜闻不知道,过几年,甚至还会有所谓的综艺电影出现。

什么叫综艺电影?

这类电影只需要大约一个星期的拍摄时间、短短两个月的后期制作,完完全全就是综艺节目的衍生,毫无电影水准可言。

当然,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应该面向大众进行创作,娱乐性是电影的重要要素之一,然而娱乐的程度是值得商榷的——过度的娱乐而忽视电影的教化功能,或许能取得眼前的高票房的利益,却难以使电影行业发展的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