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谁还没点黑历史?】(第2/3页)

也就那么翻来覆去的一套说辞,这位老总居然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各级官员和商界同行都乐此不疲,听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各自回去应酬时也当做谈资来吹嘘——用来活跃气氛和拉进关系很有效果。

……

关于宋维扬“传奇”经历的报道,热度丝毫不亚于当年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甚至还犹有过之,毕竟宋维扬已经跻身中国首富,一举一动都会放在聚光灯下供人审视,更何况还是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行为。

在一片惊叹和佩服的声音当中,当然也少不了质疑和攻击。

好在喜丰公司一直跟媒体关系很好,每年的公关费用就要撒一大笔。而且宋维扬也颇受官方认可,各大官媒并没有站出来声讨,仅有一些迫切需要销量的小报在蹦跶。

就连刚刚发文质疑脑白金,指责史育柱虚假宣传的《南方周末》,这次都没有趁机背刺宋维扬——每年给的车马费起作用了。

只有始作俑者于杰,天不怕地不怕,颇有跟宋维扬死磕到底的气势。

历史上,这位老兄属于“异见作家”,被人称为“大陆李敖”。他靠骂秋雨老师轰动文坛,又靠骂本山大叔被公众所熟知,再骂二月河、池莉等人来保持名气。这家伙甚至觉得骂名人不过瘾,干脆直接抨击政府,还因乱写文章被拘留,最后其作品没有媒体敢刊载(《南方周末》都不敢),最后跑去大洋彼岸做了美国公民。

仅仅过了两天,于杰就再次发表博文,而且把攻击目标从宋维扬放大到整个中国社会。大致内容是:中国已经彻底论为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人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再是美好的品德与对社会的贡献,而是看这个人有多少钱。百万富翁是小成功,亿万富翁是大成功,宋维扬这种百亿富翁就是成功的化身,他放个屁都是香的,拉泡屎都有人抢着吃。因为宋维扬有钱了,成功了,于是他当初的诈骗行为也能被忽视,甚至被人以崇拜的语气津津乐道。中国人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方向,长此以往,这个国家也会失去方向。反观美国……

一些仇富者、嫉妒者和乱带节奏的网民,还有少部分心存社会的道德人士,立即围绕着这篇博文展开热议。

宋维扬根本懒得理会,他给出了两个联系方式,分别是喜丰和神州科技的电话。几天内共有200多人来电联系,大部分都是问候,顺便约宋老师来个集体聚会。但也有一家公司和20多个“学生”,还真打电话找宋维扬要钱,估计这些人都生活比较拮据。

那家公司已经破产了,300多号人的国有企业,现在原有职工联合起来找宋维扬要债。事实上,宋维扬卖出的奖杯,曾让那家厂子红火过半年,但因为空降领导把厂子直接搅黄。

宋维扬得知消息以后,自己并没有出面,但让人全部10倍奉还,一共花掉了50多万。

至于狮子大开口要挟起诉的,目前为止还真没有,中国首富的瓷可不是随便能碰的,至少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眼见着于杰在网上越来越跳,跟着黑宋维扬的越来越多,陈桃率先坐不住了。她打电话给宋维扬道:“你就真不管了?”

宋维扬笑道:“我怎么管?又不可能全网络删帖,难不成找警察把他抓进去?这事儿越闹越说不清楚,你越理睬他越高兴,不如冷处理一段时间。”

陈桃说:“我来管!”

陈桃以前是喜丰公关部门的大总管,认识许多报纸杂志的总编。她逐一亲自打电话过去,问这些总编们,手里是否有于杰的黑材料。

你还别说,半天时间就找出来了。

无论古今中外,骂战都是理不清的,只会搞出一地鸡毛。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根本不讲道理,直接挖对方的黑材料,把这人的名声搞臭了,那他说话自然也就没有可信度了。

陈桃拿着于杰的黑材料连发几篇博文,别的废话没说,只是把杂志上的文章照搬上去。

第一篇博文,是拿于杰的《我看水浒》,与朱大可的《流氓的精神分析》对比,其中有三个段落惊人相似,甚至有些语句一字不改直接抄袭。

第二篇博文,是拿于杰的《知、性、游——重读杨绛》,与胡河清的《杨绛论》对比,两篇文章有多处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

第三篇博文,是把谢有顺的《盗亦有道——看文坛剽客》原文贴出来,这篇文章直接就是骂于杰抄袭的。

接着还有朱海军的《于杰不配做任何人的朋友》,刘绍铭的《剥皮的艺术》,李立研的《“天才”的“盲点”——由于杰学风到其立论》,这些文章的内容,全是讽刺或直接骂于杰抄袭,只不过以前没有引起大范围关注而已。

现在于杰和宋维扬的争论,早已成为网络热点。而陈桃把这些文章贴出来,立即让于杰阵脚大乱,已经引火烧身自顾不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