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名利的囚徒(第4/7页)

太子妃想了想,决定亲自问问长子,他们毕竟是亲母子,有些话说开了反而比互相试探的要好——何况长子的真实想法她没有没有那个能力试探出来。

乘着傍晚皇太子来东宫给父母例行晨昏定省,太子妃开门见山的说道:“你今年十六岁,到了成婚的年纪,要为皇室开枝散叶了,皇上已经下令胡尚宫主持选秀,效仿当年高祖皇帝‘选秀民间,联姻畎亩’,选民女嫁入皇室,胡尚宫已经派女官去各地藩王府协助选秀,各地秀女过两个月就能陆续进城了,宫中六局正在收拾储秀宫,预备安置各地秀女……”

十五岁时,永乐帝为最爱的大孙子举行了盛大的冠礼,表示他已成人。男人当成家立业,要结婚才能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所以冠礼之后他一定会结婚。

朱瞻基冷静的知道这一天始终会来,他每天都在给自己做准备,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真正到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就像一个漏洞百出的篱笆去迎接排山倒海的巨浪。

不堪一击。

听到选秀的那一刻,他立刻耳鸣,满脑子野蜂飞舞,嗡嗡作响,太子妃余下的话说的是什么,他根本不知道。

我要成亲了,我要永远的失去心中唯一的微光了。

人生短暂的十六年,我一直被安排,被操控,一切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去当一个完美的儿子、孙子、皇太孙。从记事起就从来不去迁就自己的心意。

想要当好完美儿子孙子皇太孙,首先要做的的事情就是忘我。把自我阉割掉。

只有面对阿雷,他才记得他也有自我这种东西,他心中唯一的光,会在他孝期禁吃肉的时候,把自己那份让出一半,傻傻的为他分担一半的“杀生”;会为了他学孙悟空翻跟斗,逗他笑……

一起长大的情分了,混杂了亲情友情爱情,连他自己也分不清到底那种情感更多一些,但是他很确定,阿雷会勾起他所有暗藏起来的七情六欲,他阉割的自我,让他感觉自己其实也是肉体凡胎。

他总是在阿雷面前失态、出糗、口不择言、做些傻事、说些瞎话,他能照顾好所有人的情绪,甚至在太子和皇上复杂关系之间斡旋,游刃有余,但是他就是和阿雷“相处不来”,不是他自动降低智商和情商,他只是把唯一的一点真留给了她。

此时朱瞻基脑子里毫无喜意,充满了伤感和愤怒,唯一的一点光也要失去,未来的路那么漫长,充满荆棘,他要一个人走下去了。

朱瞻基灵魂飞走了,只剩下一副淡定从容的躯壳,太子妃连问了两次,“你,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娘虽无能,但可以为你把把关。”

朱瞻基毫无反应。

待太子妃问了第三遍,他如梦初醒,给出了标准答案,“当然是能够孝顺父母的女人。”

封建社会,忠孝最吃香,女人很少有机会在“忠”字上有所作为,只能专攻“孝”,孝女比孝子多多了。

秀女都是孝女,朱瞻基说了和没说一个样。

太子妃没有办法,只得把目标细化,“女官在各地甄选的秀女,自然是好的,只是人有百种模样,千种性格,比如高矮胖瘦,瓜子脸,鹅蛋脸,圆脸,有温柔的、娴静的、爱热闹的、爱清静的、活泼的、爱说笑的、开朗的、内向的,如此种种,你身在皇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无论是正妃还是侍妾,都是将来过一辈子的人,可不能凑合了。你和我说说,喜欢什么品貌性格的?”

太子妃都说道这个程度了,把秀女进行分类,朱瞻基勾选即可,反正都是民女,皇家可以随意挑选。

可是无论太子妃给出什么种类,朱瞻基脑子里只有一个人。

除了她,和所有女人都是凑合过。

而这个是他无法启齿的。

论理,她也是出身低微的民女,有资格参选秀女,哪怕没有胡尚宫这个大后台,她的品貌也足以入住储秀宫,可是全天下那么多民女,唯有她不会参与选秀。

她本人在皇宫做钟表,她却不可能入宫,她不是任人挑选的女子。

我没有任何机会,她只能陪我到十六岁了。从此以后,分道扬镳。

朱瞻基犹如一具行尸走肉,他仿佛听到另一个人说道:“儿子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女子以品德为重,身为皇家儿媳,手段可以有,心思不可以歪。何况儿子日理万机,将来后宫里,她们与母亲相处的时光要更多一些,母亲也要为自己挑选对脾气的儿媳。”

朱瞻基给出的标准答案依然滴水不漏,有理有据,不像是敷衍之词。

太子妃心里有了谱,便不再追问。

朱瞻基没有回皇太孙宫,他的心境已经崩塌了,就像一窝被洪水冲散的蚂蚁,漫无目的的乱走,也不知去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