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倾国倾城(第2/3页)

胡善围喝着赤豆元宵,淡淡道:“淡泊名利的人是没法当上尚宫的。”

胡善围拿着名单走了,东长街一排排铜灯亮起来,九月的夜晚,夜凉如水,依然有些秋虫往路灯网罩上扑火,被烫死在铁网上,一层层的虫尸几乎要将网眼堵死。

后宫东西两条长街的路灯都要点到天亮,晚上有值夜的内侍负责点燃吹灭的路灯,添上灯油,顺便将铁网的虫尸一片片铲下来。

铲子刮着铁网,发出尖利的擦擦声,听得人心烦意乱,胡善围在东长街的铁碑前停下脚步。

上面是高祖皇帝的御笔亲题:“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简单粗暴又直接,典型的洪武朝的文风。

胡善围瞬间回到了十五年,那个樱花缭乱的春天,她们四十四个女官考入宫廷,学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当时还在宫正司的范宫正教她们背宫规。

她们学到的第一条宫规就是高祖皇帝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范宫正为了加强她们的记忆,还特意把她们全部拖到长街铁碑前,每个人都朗读一边,往事历历在目。

当时范宫正说道:“这是皇上亲笔御题的碑文,告诫后宫的太监和女官,莫要干政,干政者斩。除了西长街,对面西长街也立着同样的铁碑。这两条长街是行走后宫必经之路,所以,你们第一堂课,就是记住这个碑文,把这十一个字融入你的血液,千万不要忘记。”

“在后宫里,至少有一百件事情会让人丢掉性命,干政是头一桩,无论是谁,无论将来你们晋升为何种职位,有多大的体面,一旦干政,纵你是五品尚宫,也会立刻处死。”

“现在,你们就在这里读一百遍……”

当时的场景将胡善围这个刚刚入宫的新手震慑的瑟瑟发抖,至今都记忆犹新。何止是十一个字的碑文?就连范尚宫说的每一个字,胡善围都深深刻在了血液里。

一语成谶。

到最后,那句“一旦干政,纵你是五品尚宫,也会立刻处死”的话应验到了范尚宫自己身上。而范尚宫还不算是干政,她只是执行高祖皇帝的口谕……没有执行彻底。

其实那壶鸩酒要是真的到了太子妃吕氏肚子里,范尚宫说不定还活着。

胡善围袖子里笼着吕太后给的名单,她当时说梦话都是这句内官不得干政的宫规,可是十五年后,她才明白,身为内臣,怎么可能真的不干政?

京城是大明的心脏,而后宫则是心脏中的核心,大明名利场的顶端,在后宫当差,每日和帝后、太子等大明权力核心人物打交道,怎么可能对政治没有影响?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宫变震荡,夺嫡争储,身为女官,后宫大管家,怎么可能只是一个背景人物?

只是出于身份特殊,她不能史书中留有姓名罢了。

反正干政不干政都有危险,那就干政吧。

范尚宫聪明一世,谨小慎微,见风使舵,总是会准备挡箭牌,以方便推出去当炮灰,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不也在沉船里,看着浸入的江水漫过身体,在绝望时死去吗?

为什么女官就一定要受制于人、当炮灰或者牺牲品?

我们也是人,也是有感情、有各自立场的人,我们是打理后宫的工具,但不只是工具。

女官也可以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在各股势力里游刃有余、运筹帷幄,在政治必将遭遇大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达成自己的诉求和利益。

女官不能总是被动的接受君命、完成君命,然后被政权交替时的洪流残忍的绞杀在历史前进的巨轮中。

胡善围决定改变这个局面。

看着冰冷的铁碑,胡善围渐渐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一股久违的力量觉醒了,就像初进宫时的时候那样,充满了斗志和力量。

胡善围摸了摸袖子里的名单,一个借力打力的连环计在脑子里形成了。

之后,连日秋风秋雨,太阳就像初嫁的新娘,害羞的闭门不出,偶尔赏脸,也是用云朵做的帕子犹抱琵琶半遮面,屋子里潮得被褥都能挤出水,睡觉前,宫女们都要用熏笼烘一烘被子。

突然一日,一阵强北风袭来,吹散了笼罩天空已久的乌云,微弱的晨光中,宫人拿着扫把打扫东西长街,却像似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蓦地定住了。

天亮后,得到消息的马皇后赶到西长街,胡善围已经到了,命令宫人封锁了整条西长街,从其他地方绕路。

西长街的路基被雨水泡软了,出现塌陷状况,一夜之间出现了六个大小不一的坑洞,有的坑洞齐腰深,有的似乎深不见底,就像一口井,里头是浑水。

后宫被雨水浸泡后出现地陷是历史遗留问题了。

由于南京城看似扭曲的城池是为了对应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星象连线走势,北斗加南斗一共十三颗星星,正好对应南京城的十三道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