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上善若水(第2/3页)

因果循环,胡善围自认只是出了一趟公差,做了她该做的事情,对清净仙师和马三保而言,却是逃脱魔窟的大救星。

就像道衍禅师在苏州屠城时挺身而出,护住全寺的逃难百姓一样,对他而言,也只是出于修行之人慈悲为怀,悲天悯人的情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可是胡善围却因此而活下来了。

上善若水,做人要保持善念啊,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播下善的种子会开花结果;恶也是如此,恶果不是没有,只是时候还未到。

老梅树下,胡善围想起在曹尚宫面前发的毒誓,老实说,她一点把握都没有,但今日意外得到道衍禅师赠送的墨宝,将来一个个的善果堆积在一起,看似不可能的目标还是有机会实现的。

冬至次日,宫中“篦头房”的人去西六宫的长春宫,给刚刚会坐的小公主剃光头。

大明习俗,小孩子无论男女,八岁以前都要剃光头的,“一茎不留,如佛子焉”,八岁后会把头顶的头发留下来,旁边依然剃光。也就是“中央”留头发,地方则“片甲不留”。

到了十来岁,成了少年少女,就不再剃头了,中间的长头发梳成发髻,旁边的头皮由于刚刚才开始留头,无法梳成发髻,所以自然垂散下来,简称披发,这是未婚男女的标志。

一旦成婚,无论男女,头发都必须全部梳成发髻或者戴上网巾,丝毫不乱,表示庄重。大明皇族和民间一样,也是这种剃发留发的规矩。

“篦头房”隶属于礼仪房——就是俗称奶子府的那个,有稳重的老太监和老宫女十来人,专门负责皇子皇女剃头的事情。

剃头不好听,在宫里叫做“请发”,小孩子头发长得快,差不多二十天篦头房的人就回来“请发”一次。

以往小公主瞌睡多,篦头房乘着奶婆哄睡后,赶紧开始剃头,干净利落的刮干净了。

可是小公主现在六个月了,白天睡眠越来越少,篦头房特意等到中午午睡时去了长春宫。

每次请发,长春宫的李贤妃都一旁亲自照看,就怕出事,她要承担照顾不周的责任。

洪武帝重视子嗣,因李贤妃抱养了小公主,皇上经常来看,近水楼台的,李贤妃因此多沾了些“雨露”,三十来岁老蚌含珠,居然有了身孕!如今刚刚三个月,肚子还没显怀。

“已经睡沉了,你们动作快一点。”李贤妃吩咐道,她疲倦了揉了揉太阳穴,打了个呵欠。贤妃大龄怀孕,怀像有些不好看,频频恶心呕吐,脸上还开始长妊娠斑,看起来有些老态。

昨日冬至宴会,李贤妃看到已经是第四胎的燕王妃挺着大肚皮照样吃吃喝喝,听戏说笑,精力充沛,不得感叹年轻就是好啊,这孩子真不会挑时候,为什么不早一点到她肚皮里头来呢?

屋里铺着厚实的地毯,靴子踏在上面没有声音,篦头房的人忙而不乱,先用温热的湿手巾润湿了软若青草般的断碎发,然后两个老宫人拿着锋利的刮刀开始剃头。

从额头开始,一刮到底,湿发落在盆中,这些都要收在锦囊里保存下来。

刮刀在头顶麻酥酥的,半岁的小公主睡眠越来越警醒,夜晚还好些,白天稍有动静就容易惊醒。

小公主睁开眼睛,入眼是两个陌生人,她有些害怕,加上小婴儿的起床气,顿时在奶婆怀里挥拳蹬腿,小小的身体像麻花似的扭动,大声哭闹起来。

老宫人忙收起刮刀,不敢继续。

一股酸气涌到咽喉,却要吐不吐,李贤妃干呕了两次,觉得小婴儿的哭声无比聒噪。

奶婆用奶头也哄不好,只得对篦头房的人说道:

“烦请各位晚上等小公主入睡后再来一趟,剃完余发。”

老宫人说道:“不麻烦的,小孩子都这样,我们吃了晚饭再来长春宫。”

李贤妃蹙眉,含了一颗酸梅,见小公主剃了一半的“阴阳头”,甚是不满,“这样太难看了,不成体统。”

奶婆赶紧给小公主戴上虎头帽,“遮一遮就好,反正外头大风大雪的,也不用抱出去给别人瞧见了。”

李贤妃冷了脸,“长春宫谁是主位?”

奶婆不敢说话。

李贤妃说道:“晚上剃头若又哭醒,要哄到什么时候去?乘着她头发还是湿的,赶紧一起剃了干净。”

篦头房的人说道:“剃刀锋利,小公主一直哭闹挣扎,唯恐伤到她。”

李贤妃道:“那就按住了她,才半岁的孩子,能有多大劲?一个大人都按不过?”

篦头房的人忙说道:“公主之尊,奴婢们不敢触碰。”

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这是底层宫廷宫人生存之道。万一出事,谁担当责任?篦头房的人宁可多跑几趟,跑断腿也比断头好。

篦头房的人赶紧收拾剃头的家伙事走人,就怕李贤妃拉着他们强行给小公主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