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决策与控制(第2/3页)

城关镇将所有人都纳入了投票范围之中,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容易让人信服。但是宋鸿礼具有丰富的基层经验,a票权重就能让全员投票时得到党委政府的有效控制,不至于失去对全局的控制。

如果有的中层干部在a票全投情况下都竞争不过对手,则说明群众基础太差,就顺势让群众力量来纠正党委决策。

城关镇这一套决策机制是由宋鸿礼亲自制订的,顺应了潮流,符合组织部门用人选人规则,又始终把握了行动主动权,很有些水平。

这一套办法有一个前提,就是宋鸿礼本人权威足够,能够与绝大多数班子成员达成一致。如果遇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况下,这个办法就未必管用。当然,也有同志对这一套办法有争议,提出凭什么领导a票权重就要高一些。宋鸿礼在会上明确回答过这种观念:“领导就是领导,权重高一些天经地义,否则谁愿意当领导,你不服,有本事你也当领导。”

给宋鸿礼沟通后,王桥回到办公室,财政所长赵梅早就等在办公室。

与赵海聊完。紧接着社会事务办的同志又过来汇报工作。

汇报工作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转眼就到了五点钟,王桥颇有耐心地听着部下们汇报,并不时发问。听汇报与调研都是了解情况的一种办法。同等重要,在一次次听汇报的过程中,也是逐步深入了解工作的一个过程。

城关镇是管着主要城市人口的大镇,真要管事,事情多得让人头昏脑涨。一个人永远干不完所有事,所以必须要善于当好一个组织者和决策者,听汇报也是决策和组织重要前提。

到了接近下班时间,当郭达要进来时,王桥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道:“你就不要来凑热闹了,明天联系一个村,我们到村里走一走。”

郭达道:“王镇想到那个村?”

王桥来到城关镇以后,几乎所有的村都去过一遍,只是有的村没有吃饭。有的村吃了饭,他想起青桥村江老坎的美味鸡汤,有点嘴馋,道:“我们上班后就到青桥村,不用到办公室,就到家里,然后带我到青桥村各社走一走,光是坐在村办公室没有用。”

郭达很快与江老坎联系好,确定了见面的大体时间。

王桥又来到宋鸿礼办公室,道:“明天书记有空没有。我想抓紧时间跑一跑村,明天暂定青桥村。”

宋鸿礼戴上眼镜,翻了翻办公桌前的记事本,道:“不行。明天我要到人大开会。我是人大代表,又是人大主席,县人大的会可不敢缺席。青桥村江老坎我们一起见过,你自己去就行了。”

早上,王桥起得很早,在球场打了一会球。就到菜市场转悠。

他在菜市场转了一圈,发现菜市场的鸡皆为鸡场养的鸡,并不满意。又沿着外围转了一圈,发现有几处卖土鸡的,提起来看一看,这些土鸡爪粗、头大,更像是仿土鸡,不是真正土鸡。正要失望之时,看到了一个老太婆背篼里有一只鸡,头小、体型紧凑、胸腿健壮、鸡爪细,这就是真正的土鸡了。

王桥将这只土鸡抓在手里就不放,道:“你这是在哪里养的?”

老太婆道:“屋后面有一片竹林,放在竹林里面养。”

王桥也不还价,付钱就提了土鸡回到家里。他在家里写了一会字,等到上班时间,就给郭达打电话,让其带车在电力家属院门口来接自己。

郭达和赵师傅来到电力家属院时,远远地看到英俊高大的王桥镇长手里提着一只鸡,这个形象让人觉得挺别扭,很搞笑。

“王镇,你怎么提一只鸡。”郭达不解地问道。

王桥道:“上次到江老坎家里去,他煮的鸡汤太好喝了。今天我们到他家,让他提前把鸡汤熬上,我们享享口福。”

郭达笑道:“王镇,你想吃鸡,直接叫江老坎杀一只就行了,我还第一次看到镇长提着鸡下村,这事传出去,江老坎要被嘲笑的。”

王桥不以为意,提着土鸡炫耀,“这鸡是真正土鸡,绝对是在山坡上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才能长得这么漂亮。”

到了江老坎家里,江老坎无论如何也不要这只土鸡,脸红筋涨地道:“王镇,你这是瞧不起我,到我家里来,居然还要提鸡。”

王桥笑道:“上次喝了鸡汤,馋得我口水长流,经常都在想。你别啰嗦,我是专门选的土鸡,快点炖上,中午好喝酒。”

江老坎不停摇头,道:“没有这种搞法,都是我们提鸡到城头,哪里城里人提鸡到农村。”

王桥道:“我是走人户,走人户怎么能空手。如果不是走人户,就要在办公室谈事了。”

江老坎见推脱不过,就吼道:“堂客,把鸡杀了,小火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