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Winston·(第2/3页)

请别忘记,早在几个月前马尔堡公爵率领外交团前往南非大陆时,就已经有公爵阁下与范德比尔特家族勾结的传言,而丘吉尔家族从未就这一点为自己辩护过,不禁让人深思这是否就代表了心虚?另一方面,乔治丘吉尔与温斯顿丘吉尔提前将自己的所作所为透露给报刊——尽管表面上看来是无奈之举——这一点难免让人感到是有意为之,而他们回到英国以后的一系列行为也证实了这一点。试问,有什么能比与内阁进行旷日持久的辩论,并煽动报纸媒体相互攻击更能为自己带来知名度,人气,还有支持率的呢?”

他连着翻了好几份报纸,发现都是同一个论调后,便无趣地将它们都推到了一边。

端着咖啡的管家出现在了餐厅的入口。“报纸上的报道都不尽人意吗,温斯顿少爷?”他微笑着问道,由于他侍奉自己的母亲已经多年了,因此也如同爱德华一般对他承袭着幼时的称呼。

“说来说去都是那么一套。”温斯顿不耐烦地回答道,动手为自己倒了一杯咖啡。

“那么,请容许我向您推荐这一份报纸。”管家恭敬地弯下腰,从层层叠叠的报纸中抽出了一份,“《每日电讯报》,先生,我相信您会从中找到一篇十分特别的报道的。”

康斯薇露想要对报纸上会有的言论做一个大概的把握,所以这两天送来的报纸几乎囊括了所有伦敦街头能买到的种类。《每日电讯报》就躲藏在其中,温斯顿之前甚至没能看到它。在管家的帮助下,他好不容易将它从报纸堆中抽出,却在看到标题的瞬间僵住了。如果他不是在看到头条前就咽下了口中的咖啡,这会他母亲的管家就该帮他顺气了。

“激进女权作家抨击英国政治——”

署名,IsabelYoung。

这名字听上去像个英国人②。然而温斯顿很清楚这根本不是由一个英国人写的。

“的确很有意思,不是吗,先生”管家有些困惑地看着温斯顿,似乎不明白他为什么没有放声大笑,认为一个女人竟然敢如此大放厥词是一件极为滑稽的事,而是脸色略微凝重。

温斯顿能够肯定这个将会吸引所有人眼球的题目绝对不是康斯薇露自己的意思。

他几乎都能猜到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康斯薇露提前预见到了报纸会攻击她与阿尔伯特,想要反击。然而,她要是不使用一个中性的笔名,没有哪个编辑会接受一个叫伊莎贝拉的女人向政治版面投稿,除非他希望自己工作的报社被愤怒的男人丢入火炬来抗议。

于是,《每日电邮报》在这时适时地出现了,愿意接受她的投稿,愿意保留她的笔名——而实际上,他们只是想利用这个噱头大赚一笔,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罢了。

他急切地翻开了第二版——谢天谢地,她还有几分谨慎,与报社签订的协议上或许规定了不允许编辑更改任何字句,内容倒是意外地理智又富有逻辑,他匆匆浏览了一遍,没有找到任何容易被人揪住而群起攻击的地方。

可是,有多少人在看到这个标题后,还会带着不偏不倚的态度翻开背后的报道呢?

尽管其中有几段,是他认为写得极为精彩的。

“……也许《真理报》的编辑觉得,在某个时刻,英国人或许会幡然醒悟,意识到南非这片土地并不值得花费如此之多纳税人的钱财,从而便有礼貌地向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人民打声招呼‘真是对不起,将您的国家糟蹋了这么久,还杀了这么多您的家人。现在我们要离开了,您可以继续自己的生活了,日安!’就像任何一个英国人不小心踩到别人菜园里的花时会说的话一样,接着便收拾行囊回家。

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直到德兰士瓦共和国及其保护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否则那些政客永远也没法给自己的选民一个交代,想象这场对话——

‘张伯伦先生,请问我今年缴纳的税去哪儿了?’

‘史密斯先生,我想你会很高兴的得知,英国政府把它花在了南非的战场上。’

‘是吗?但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完全没有,先生!因为我们打到一半,突然发觉这场战争对南非人民来说是一场极其不幸的悲剧,于是我们就决定让士兵们回来。但是大英帝国感谢你的付出,先生,请在下次大选中再投我一票。’

相信我,这些政客永远不敢将事实告诉他们的选民,于是他们就只能咬牙坚持下去。如果按照《真理报》编辑的逻辑,看来从嘴皮子上取得的和平就叫做对无辜人民的压迫,然而挥舞着带血的枪支大摇大摆地入驻他国首都,就叫做振奋人心的胜利。”

还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乔治丘吉尔先生与温斯顿丘吉尔先生所做的,是在满足英国打响这场战争的终极结果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护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利益,确保无辜的南非人民不至于因为这场战争而受到太多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