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都市言情镀金岁月(第3/4页)

伊莎贝拉深吸了一口气,“是的,”她平静地回答,“事实上,在刺杀风波过后,我与我的表兄冒顶了沦为战俘的那两名英国记者的位置,被送去了塞西尔罗德斯的坟场——那是,先生们,罗德斯先生为了手不沾血地处理他的政敌与对手而设立的监狱。”

她的话,不出意料地,引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呼。紧接着又有几个记者询问了更多与监狱有关的问题,在回答中,温斯顿简要地描述了一下监狱的内部构造,以及德弗里斯残酷的管理。他尤其强调了这座监狱中关押的犯人,提到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善良之人,只因为挡在了塞西尔罗德斯追求权力,或者帮助他人追求财权的道路上,就被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扔进了监狱,从而无声无息地死去。

作为证明,伊莎贝拉向众人展示了刘易斯先生留下的信件,里面清楚地阐述了塞西尔罗德斯是如何诬陷他,有哪些人能证明他的品德与清白,而他被污蔑贪污的那笔款项又落入了谁的手中。

“那么,请问,丘吉尔先生,按照英国政府的声明,您与您的表兄实际上是无辜的——那么,为何罗德斯先生会决定在刺杀事件发生的当晚就将您送去他的秘密监狱呢?”

见监狱的事已经问得差不多了,为了转移话题,威廉安插的记者便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是因为,诸位,我们前去比勒陀利亚,是为了完成一项被托付于外交团的外交交涉。罗德斯先生并不乐于见到这一点,更担忧我们会伺机逃出,回到英国回报交涉的成果。因此才以假冒真,让我们以英国记者的身份被押去了监狱。在德兰士瓦共和国,所有的战俘都会被带去比勒陀利亚的大小监狱中统一关押起来,这一点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主意。

“只是,恐怕出乎罗德斯先生意料的是,没有任何墙壁能够阻挡丘吉尔家族的决心,也没有任何黑暗能够停下我们的脚步,为了不辜负女王陛下对我们的信任,为了不辱我们被赋予的使命,无论有多么艰难,我们仍然活着从地狱中逃出了!”

这简短有力的几句话引来了响亮的掌声,好几个来自英国的记者都带头鼓起掌来。在“啪啪”声响中,有一个比利时记者用不熟练的英文大声问道,“丘吉尔先生,您能向我们透露几句您被英国所赋予的使命吗?我所不明白的是,既然英国的外交部门已经派出了库尔松勋爵,为何又要秘密地委托外交团——尤其在你们大部分的成员都已经回到英国的前提下?”

“这是因为,我们与库尔松勋爵有着不同的目的。”

伊莎贝拉微笑着回答,伸手从外套内袋中取出了那一份无比珍贵的公约草稿。

“在刺杀风波发生的那天清晨,作为大不列颠帝国外交团的代表,我已与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总统,保罗克鲁格先生,以两国的名义签订了和平协约。德兰士瓦共和国愿意放弃独立,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换取停战。而这,诸位令人尊敬的先生们,就是罗德斯先生,以及库尔松勋爵企图阻止的结果。”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发话了,“实际上,第二次布尔战争已经结束了?”

“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份草稿,它其中所包含的种种条例,还尚未经过双方政府的认可。然而,它的确代表了大不列颠帝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愿意争取和平的意愿。”伊莎贝拉微微点头,“是的,你的确可以这么说,第二次布尔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就在这场采访结束几个小时以后,英国外交部门承认了这份公约的签署,并宣布正式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停战。于是,这便成为了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条——

“乔治斯宾塞-丘吉尔,结束战争的英雄!”

“另一个丘吉尔家的外交官,终结了第二次布尔战争的乔治斯宾塞-丘吉尔。”

“索尔兹伯里勋爵的统治即将落下帷幕,丘吉尔家族的时代将要开启!”

“惊心动魄的越狱行为——背后暗藏英国**政府的内部斗争!”

一直到伊莎贝拉抵达英国的这一天,报纸上的头版头条也仍然是这些内容——当然,当塞西尔罗德斯与库尔松勋爵夫妇抵达英国的那一天,报纸上便转而将矛头对准了他们。不过,由于他们都拒绝了任何形式上的采访,也绝不回答任何问题,甚至一步也不从居所迈出,报纸很快就丧失了对他们的兴趣,转而继续兴致高昂地报道起了伊莎贝拉与温斯顿的事迹——有好几份报纸甚至专程为此开辟了专栏,供作者如同连载一般撰写着他们是如何逃出监狱的故事。不用说,这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杜撰出来的。

游艇驶入了繁忙的泰晤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