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William·(第3/4页)

基钦纳上校还在沉醉地描述着集中营的蓝图,威廉却禁不住露出了微笑。他知道基钦纳上校是怎样的性格,这种孤僻自傲的人自认世界上根本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是如何看待一切的,因此最抵挡不住地便是遇见知己。库尔松夫人也精准地把握到了这一点,只是她恐怕没有明白,这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士可为知己者在殖民地推行集中营,哪怕自己背上骂名,自然也会愿意为知己者调转枪头,对准知己者的“敌人”。

“事实上,基钦纳上校,既然我们已经谈到了这个份上,有些事我恐怕不得不如实向你吐露,”就在基钦纳上校细数着集中营是如何抑制了整个地区的布尔人反抗及动乱的概率时,威廉恰到好处地开口了,“已经有美国的慈善组织注意到了集中营里的惨状——我知道英国士兵不会随意处死平民,但就像你提到的那般,集中营里不太可能为布尔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那种情况下,死伤率稍微高了一些,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美国人不会这么看,死去的毕竟是白人,不是有色人种,倘若你明白我的意思的话……”

他招了招手,男仆立刻便奉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剪报,基钦纳上校脸色凝重地拿起那张说明慈善组织要前来集中营视察的报道,双眼不悦地眯了起来。

“不必我说,基钦纳上校,你也明白,这将会对马尔堡公爵的名誉造成多大的损害——尤其如今他又身负重伤,无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在战场上,没什么是不公平的,为了胜利,我们当然要不择手段。然而这些慈善组织可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必然会大肆鼓吹英国人的残忍行径——你瞧,那都在报道上写着呢。这本来就已经是一场饱受国际谴责的,恃强凌弱的战争,要是在这场战争中无往不利的将领又出了这样的丑闻……”

威廉适当地停了下来,任由对方的想象力去描绘最糟糕的结果,足足给了几分钟的时间,他才又继续说了下去。

“当然,不可能就为了区区一个慈善组织要前来视察,您就撤销了整个集中营,如此一来,您在奥兰治自由邦前线与德阿尔地区所取得的成效可就功亏一篑了。然而,改善集中营的条件则更不可能,先不说经费一事,让那些布尔人过得比抛洒热血的士兵还要好,这如何能说得过去?”

基钦纳上校不说话了,谈话发展到这个份上,他当然已经清楚威廉亲自将他邀请上自己的游艇是为了什么。亲自前去德阿尔与基钦纳上校见面,自然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威廉想要尽可能地向库尔松夫人隐瞒自己来到南非大陆,而且已经对她手段知悉的这一点事实。主动前去与基钦纳上校见面过于高调,相反,让基钦纳上校护送着马尔堡公爵来到德班港,便就自然多了。

“就像我说的,范德比尔特家的兴衰与丘吉尔家族息息相关,我自然不愿看到马尔堡公爵的名誉有任何一点的损伤,相信基钦纳上校你也是如此打算的,不是吗?”

基钦纳上校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谨慎看着威廉,没有再动手里的威士忌,“您似乎已经想出了应对的方式,”他道,“不妨说来听听。”

方式实际很简单。

这个慈善组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这个集中营是在马尔堡公爵的授意下建立起的证据,由这么一个看似毫无利害关系纠葛的第三方势力曝光此事,自然会可信得多——要是组织中的某个人还冒险溜进了基钦纳上校的办公室,偷出了当初由库尔松夫人所伪造的那封信——威廉先推断出了信件的可能性,再反向贿赂了基钦纳上校的杂务兵,最终证实了信件的存在——这便是更加铁板钉钉的证据,不容辩驳。

“承认这个集中营就是在指示下建立的,只是对于指示的人是谁要含糊其词一些。”威廉说道,“只要把消息告诉了一个士兵,这件事便会自然地在军营中传开,‘某个英国贵族’,‘来自外交部门’,‘最近风头正盛’,等等。”

库尔松勋爵与马尔堡公爵形象之间有着诸多重合之处,这可不能怪他。

那慈善组织的人恐怕也会贿赂杂务兵,以求取得那封信件。只是他们不会知道早已有人提前一步出了更高的价格——只有范德比尔特家才出得起的价格——原来的信件早已落到了威廉的手中,被交给慈善组织的,是一封早就伪装好的证物。库尔松夫人不可能把信件的内容事无巨细地都告诉慈善组织的人,她太聪明,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此慈善组织的人只知道要寻找这么一封信,将无从辨别信件的真假。

随后,他们会乐不可支地将自己的发现刊登在报纸上,还迫不及待地将稿件发给所有欧洲的媒体,唯恐世上无人不知道这桩丑闻。莱特家族,还有库尔松夫人在这过程中都绝不会插手报道,免得被人抓住操纵新闻的痕迹——换言之,只有等到报纸铺天盖地地在全世界发行,他们才会发现是自己登上了报纸头条,而非马尔堡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