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Charlotte·(第2/4页)

“约瑟芬。”

这是夏绿蒂此刻唯一能想到的名字。

“我也曾经想过要给我的女儿起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似乎霎时间勾起了对方的许多回忆,她先是愣了愣,才恍恍惚惚地说道。她自然而然地拉起了夏绿蒂的手,将她带到了花园的长椅上,“可最后,我的丈夫说,他想要让我们的女儿继承我的名字,而他的母亲挑选了艾琳这个名字。‘约瑟芬’太过于法国式了,他们这么告诉我。”

她探究地看着夏绿蒂,似乎想要知道她对这段话的看法。夏绿蒂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那就是以为马克西米利安或安娜——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她的目标,抑或都是——死了以后,似乎已经完成了心愿的库尔松夫人已经变得有些魔怔了。

假死是她出的主意。既然库尔松夫人会设下这个一个圈套,就证明她知道公爵夫人身边潜伏着一个杀手,不管她发现的是安娜还是马克西米利安,她的目的都是要去除他们。因此倒还不如利用这一次的陷阱,让她误以为自己的目标已经死去。

在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的瞬间,夏绿蒂的第一反应,就是熄灭光源——这是马克西米利安教给她的诀窍,黑暗是杀手最好的防御——那是一盏电灯,而她摸到了开关,霎时间,在大批显然预先埋伏好的武装警察冲进来的瞬间,整个房间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夏绿蒂躲在了茶几下,因此没有受伤。大部分在那间房间里死去的人都死在彼此的手下,那两名记者也在混乱中被杀了。马克西米利安扮成副队长去应付库尔松夫人的时候,夏绿蒂帮助安娜与一名警察互换了衣服,扶着大腿受伤的她走出了屋子。后来赶来汇合的马克西米利安假借着副队长的身份要来了一辆马车,忍着腹部的刺伤,驾着马车回到了那间废弃不用的仓库之中。

在那之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夏绿蒂的肩上。

从塞西尔罗德斯书房里偷来的宝石在此刻派上了用场,夏绿蒂用它们换回了硼酸,高浓度的酒精,绷带,还有许多其他马克西米利安指定的药草,这些东西似乎让他们的伤口恢复得不错。一个孩子进行这样的交易自然是吃亏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带着淬毒匕首的孩子,却又完全不同了,那些黑市商人们摸不透夏绿蒂的来意,不知道她背后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势力,因此都对她毕恭毕敬的。

她不得不放走了德国领事办公室的负责人,受伤了的马克西米利安无法继续扮演他的角色,如今的形势也需要他回归应付随之而来的外交危机。那间酒店在他们离开后就被烧毁了,谁也无法分辨里面的尸体究竟属于谁,只好解释为有人入侵了酒店并且引发了大火,导致两位来自丘吉尔家族的嫌疑人都被烧死。

这么一来,德国在此事上的嫌疑便是最大的。不过,马克西米利安提交的证据还是起了一点作用。两天以后,德国政府就紧急发布了声明,声称比勒陀利亚领事办公室的职员已经得到了证据,确认刺杀行为这是一场针对德国大使的报复性袭击,与英国没有任何干系,更与那场大火的引发没有任何关联。

他们只字未提温斯顿为何会出现在那儿,但英国该是与德国达成了某种协议——马克西米利安告诉夏绿蒂,这证明在刺杀事件发生后,除了南非方面的洽谈以外,英国应该还另外派出了其他外交职员与德国沟通。当天下午,英国政府表明丘吉尔家族的两人会出现在领事办公室,是因为他们与大使私下订好了一次私密的会面。这个说法得到了德国的默认。而英德间本来可能因此而挑起的战争,也从一触即发转瞬间便无声无息地平歇了。

酒店起火一事仍然是个谜团,然而,一旦战争不会爆发,公众便也不再在乎这些事了。头一天,报纸上还争相报道了自己的记者打听到的细节,甚至刊登了温斯顿的母亲,伦道夫丘吉尔夫人是如何因为这个消息而痛不欲生,但等到第二天,报纸的重点便又放在了僵持不下的战场局势下,似乎已经没人再关心那死在房间里的数十条性命身上发生了什么。

库尔松夫人预见到了这一点吗?她知道一旦重点转移到了战争与国际局势上,就不会再有人在意酒店里发生的真相吗?夏绿蒂注视着眼前这个看似慈祥温和的女人,思忖着这一点。这件事总是让她不由自主地感到几分唏嘘。对于那些只是从报纸上听取消息的普通人来说,这似乎就是一起再寻常不过的外交事故,尽管一度成为了两国之间的危机,却最终在共同的努力下而和解。他们永远都不清楚战争是否真的即将爆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默默地付出了多少而将最终的结果扭转成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