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4页)

常委会上,宗荣首先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她问朴格:“章达同志的问题查了没有?到底是什么情况?”

“没全部查。”朴格道:“刚查了一些,因为我的事,停了。我正要汇报这事呢。就目前查的情况看,有问题,但没发现重大问题。”

宗荣把眼光朝程杰之和叶能文两个人看了看,然后说:“既然没重大问题,我看是不是就按组织部门以前的提名来办理?”

程杰之点点头。

叶能文喝了口水,“我看这样吧,章达同志既然有一定的问题,还是不要作为提名人选好。现在的委员们认真得很,到时再出难堪,还不如现在就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县直机关和乡镇符合条件的人选不少,是不是在这些人当中再提名一个?像清溪的光大帅,还有建设的徐延高,都是合适的嘛。不必要非在一棵树上吊死,是吧?”

……一片静寂。

叶能文又补充道:“这两个同志,好像都已经在县级干部的后备名单中,这就好办嘛。不必要再搞民主测评了,直接上报。批复后,我们的两会不就能顺利地召开了?”

组织部长徐成插话道:“光大帅和徐延高都是去年后备县干推荐中推荐出来的人选,市委也批准了。”

程杰之知道,这会儿该他说话了。这个话题是宗荣提出来的,她只有最后才能定夺。现在,她是不会说话的。这是开会的艺术,特别是常委会,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是很有讲究的。该说不说,你无法表达你的想法;不该说的说了,你等于充当了炮灰。表达想法是常委的权利,当了炮灰,可就是政治上的幼稚了。

“我觉得能文同志这个提议很好。湖东最近以来,形势十分不令人乐观。出了很多事,老百姓和各级都有议论。这个时期,领导干部在决策问题时,就更应该慎重再慎重。尤其是政协副主席提名这样重大事件。对于刚才提到的两个同志,我想还是光大帅同志稍好些。两个提名,一个县直,一个基层,也体现了对基层工作同志的关心与爱护嘛。大家再考虑考虑,酝酿酝酿。”程杰之边说着边将手机拿出来,看了眼手机,“应该定下来了,不能再拖哪。”

程杰之这么一说,其实是给定了个调子,很快其它同志都发表意见了,大部分都是同意光大帅的。但也有两三个人倾向于徐延高。相比起来,有点势均力敌的架势了。

大家都发言后,宗荣稍稍看了下笔记本,“都发表了意见吧?我也来说说。这两个同志,应该说都很不错。政治素质过硬,领导能力强,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了多年。群众反映也是很好的。刚才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两个人中选择谁,争议还是有的。这样吧,我提议一下,实行无记名表决。如果大家没意见,就请徐部长马上安排一下,立即进行。”

程杰之愣了一下,接着道:“我看这办法可行。”

票很快投好了,现场统计,结果徐延高比光大帅多一票。这个结果与刚才发言的结果恰恰相反。可见说出来的话,与心里想的,往往是不一致的。说的时候,可能碍于某些人的面子,把想说的咽了,把不想说的讲了。而投票则不一样,反正是无记名,投谁了,只知道结果,却无法知道是谁投的。何况即使知道,也搞不清楚具体是哪一个人。方法不同,心态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宗荣宣布了结果。程杰之看起来心情也不错。徐延高跟他走得也很近,这样的人上去,也不是坏事。而且,就是刚才结果基本知晓的那一刻,程杰之忽然想到了下一步应该安排谁到建设去?建设在县直机关中是个好单位,谁都想去,可也不是谁都能去。越是好的单位,人事越复杂,一般的人是驾驭不了的。程杰之在脑子里迅速地过了一遍,很快选定了一个人选:黄花乡的书记屠大河。

前两天,屠大河还到家里去找过程杰之书记,说自己在黄花呆了整整十一年了,连书记都干了六年了。就是轮流,也该动他了。程杰之问他想往哪动?位子都是满的,叫谁让?屠大河说不行到县直哪个好一点的单位,当党组书记也成。反正乡镇不能再呆了,再呆,胃也喝坏了,脾气也糟透了,连老婆孩子都懒得再亲近了。这不,位子出来了。而且,这位子适合屠大河。

当然,这还得等到政协会后,不过,未雨绸缪,先考虑总不坏啊。这几天,他想尽快找个合适的时机,与宗荣通个气,免得她到临时又提出别的人选来。他知道,宗荣现在是必须低调的。虽然是等额选举,可也不能万无一失。真要出了点事,不选你宗荣,你也没办法。民主嘛,民主就是尊重代表的意愿。既然是尊重代表的意思,代表就有可能选别人。真要出了这洋相,哪怕你最后还是当选了,往后你在湖东的威信,也自然地下降了。那还能让人服?不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