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裘大和的金牌打手(第2/3页)

陆铮笑笑,心说还江湖儿女呢,这个彭红军,也太不像个领导干部了吧?不过话说回来,领导干部都高高在上,那才国将不国了呢。

办公室的门又被轻轻叩响,进来一名挺清秀的女孩子,秘书一科的小张,她是江海燕从省里带下来的。

“陆副县长,啊,彭书记也在啊。”小张很有礼貌的打招呼,但“陆副县长”的称呼蕴含的深意不言而喻。

“陆副县长,海燕县长请你过去一趟。”小张笑容很甜,很容易令人放松警惕的那种类型。

彭红军忙起身告辞,瓜田李下的,常委之间互相串门子本就不好。

跟在小张轻盈的步伐后,陆铮来到了四楼江海燕的办公室,一进屋便有清新气息扑面,窗台上几盆绽放的红色小花颇为引人注目。

和裘大和的办公室完全两种风格,在江海燕的办公室,完全看不到任何红色印记,书橱里,摆的是一排排经济类书籍。

陆铮微微点头,乌山地区的干部,本就该更新换代了,不然,如何举起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大旗?

“陆铮啊,你对广宁的经济发展怎么看?”厚厚的镜片后,江海燕目光闪烁,很难令人知道她在想什么,她声音略有些沙,却更增添了几分高高在上的压迫感。

同江海燕隔着茶几面对面坐着,陆铮能感觉到压力扑面而来。

咳嗽一声,陆铮说道:“我已经跟裘书记汇报过了,他也基本同意……”

听到陆铮的开场白,江海燕眉头蹙了蹙,但没有说话。

陆铮不管她的感受,现在,只能拉着裘大和的虎皮当大旗,继续道:“现在我们的许多商品已经很丰富,进一步放开计划商品的价格是当务之急,鼓励私企进入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要未雨绸缪。因为我觉得,如果一旦市场完全放开,我怕我们的国企和集体经济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僵化的机制令它们很难同私有经济竞争,到时国企全面亏损,亡羊补牢的话,为时晚矣。其实现在,这种压力就有了,比如天津吧,一些以前的明星自行车厂,销量就出现了直线下降,很是萎靡。”

江海燕“哦?”了一声,打量了陆铮几眼,显然绝没有想到陆铮能有这番见识,甚至比她想的更远。

“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江海燕明显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不再是刚刚的心不在焉。

陆铮却是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打破国企和集体经济的僵化机制,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我们先走一小步,就可以为将来国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做出大贡献。”

“所以,我是这样想的,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就定在县化肥厂,实行承包责任制……”

江海燕皱眉打断了陆铮的话,“化肥厂是广宁的明星企业,年年盈利,为什么要承包出去,你这想法……”后面的话没说,想来对陆铮的动机大为怀疑,想叫国家的大金库变成私人的小金库么?

陆铮能猜到她心里想什么,琢磨着,说道:“化肥厂现在盈利,是因为它垄断,这么说吧?它从建厂到现在,多少年没更换新生产线了?将来怎么面对市场的竞争?而且,从盈利企业下手改革,我们才好真正摸索这种承包责任制的成败,如果是亏损企业,承包出去,继续亏,年年亏,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先进的经验可以总结。”

摆摆手,阻止了江海燕要说的话,陆铮继续道:“海燕县长,你先听我说完。我是这么想的,它盈利不要紧,我们把承包上缴利润定为去年的盈利额就是了,当然,上缴承包额后的利润,咱们也用合同注明,比如什么比例应该投入扩大再生产,什么比例给工人发奖金等等。”

“而且,我希望承包出去的工厂成立监督委员会,就挂在工会下面,监督委员会成员要由厂里职工一人一票选出,而且,工厂管理层不得入选。这个监督委员会职责便是监督被承包后的企业财政,可以清查工厂账目,但不许干涉工厂的经营。”

“这就是为了杜绝承包者做假账,明明盈利了,账目上却是亏损,最后钱都进了承包者的腰包,甚至,最后把企业贱卖,占为己有。”

“工厂监督委员会委员都是本厂老职工,定然对厂里经营状态一清二楚,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监督承包者。”

“所以,我才准备从化肥厂着手,进行企业承包,这样可以一步步探索经验。如果先拿亏损企业开刀,这些构想便很难实现。”

江海燕半晌没吱声,想来,在考虑陆铮说的每一句话。

陆铮最后又道:“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个人想法,就说这个监督委员会吧,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保证委员们的清廉,工厂实际经营中又会不会因为这个委员会的存在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未知数,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慢慢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