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第3/3页)

郑琦迟疑了一阵,想了好久,终于像是想明白了:“人杰,哥哥我明白,我这就去办。”

说完,郑琦急匆匆的安排人去准备技术下沉各地工坊。

李逵叹了口气,心说:“我太不容易了,为了推广技术,真是良苦用心啊!”

曾经的李逵认定,只有大宋抓住短短的几十年,将一个只有手工业的封建王朝,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初级工业的帝国,才能彻底摆脱北方部落的威胁。

这个想法,如今的李逵也没有改变。

但他却对自己没信心。

怎么建立一个可以达到初级工业体系的国度,他做不到。

这不是发明个什么玩意就能达到的高度。而是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他释怀了,释怀的原因,还是做不到。

要是能做到,说不定他自己窝在家里就做了。

要是建成个拥有重工业基础,生产标准火器的基地,他考什么进士?直接准备去做皇帝这不好吗?可是他除了眼光比大宋人远一点,见过大场面之外,还有什么?

他连小火车都不会造,还大言不惭的研究工业体系,还是不要打自己的脸了。如今的李逵,自己私下里对自己评价就是:他是文化相当高的山贼,误入歧途,当官了。

不过,即便这样,他还是想着靠着有限的条件,将大宋的工业提起来。古人也不笨,智慧的光芒经常会闪着李逵。但大宋之前的最大同业体系不是别的,而是烧陶工业,中原遍地都是陶瓷窑厂,一个挨着一个。

什么钧瓷、汝窑、耀州窑、磁州窑,基本大宋每一个州,都有当地的知名窑厂。

出名的,更是行销海外。

另外窑厂的盛行,导致了石炭,也就是煤炭采掘业的兴起。原因就是木炭来不及消耗。

可除此之外呢?

丝绸纺织业倒是非常繁荣,但不成规模。其他的产业,也都是面很广,却不成规模。这也是他执着于将技术推广的原因。

其他都是虚的,只有产量上去了,才是最为要紧的事。他就不信,大宋的钢铁产量如果超过了百万吨的时候,还是这副鸟样子?

到时候,就不是草原部族来威胁欺负大宋的时候,而是天天祈祷长生天,让满地跑的大宋人不要来。

好在,大宋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

对于李逵来说,眼下冶铁工坊的终点是制造燧发枪。只要燧发枪出来了,配合火炮,加上重骑兵,可以横扫整个北方。当然有一个情况千万别出门打仗,下雨天和下雪天,会害死自己的。

不过他也需要有所准备,他来到了玻璃工坊,叫来了管事韩靖,对他嘱咐道:“你带着人亲自去一趟铁监,和鲁大师商量一下如何指定标准的问题。另外,韩公廉来了铁监之后,让他来见本官。”

“是大人!”

韩靖如今已经算是李逵手下最为突出的管理人才,技术和管理都一样,只有被推广出去了,才能获得井喷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