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请立新君(第2/3页)

当此之时,朝廷急需册立新君,坐镇中枢,以带领群臣共渡难关……

此诚事关重大,还请公公代为通传。”

太上皇不见,倒还在王维仁的预料之中。

他之前也来过好几次,也几乎都被拒见了。若不是回城的那一日他还看见过太上皇,只怕都要以为太上皇已经不行,而被人控制了……

那红色暗花纹袍服的大内监斜着眼睛瞧了众人一眼,皮笑肉不笑的道:“王大人的话小的会带到的,不过太上皇可是明确让诸位大人各自回去的,如今各位大人却执意不走,要是惹太上皇生怒,到时候可别怪小的没提醒诸位大人……”

说完,他也不管那些大臣们突变的面色,摆正佛尘,傲慢的走了。

“此等阉竖,实为可杀!”

王维仁身后,一人怒道。

王维仁也是暗中捏紧拳头,随即却摇摇头,制止了愤怒的文臣们。

太监和文官们素来互相瞧之不起,这也没什么,只是这个太监却也太嚣张了一点。

但是却也有那心思狡猾的心下揣测,那些太监们服侍在圣人身边,是最会察言观色的。

那大内监对他们如此态度,是否从侧面说明,太上皇真的对他们不满?

于是,一些人心下开始打退堂鼓。刚刚还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便有些散乱起来。

直到过了许久,都还没有接到太上皇的命令,很多人再也忍耐不住。

那宗室中人对太上皇是最为畏惧的,又少有文人气节。

礼貌些的,打个招呼,没礼貌的,趁着别人不注意,便溜了。

转眼间,宗室中人已经跑了一半。

忠顺王有些坐不住,来找王维仁讨主意。

王维仁面色沉俊至极。

他没有想到太上皇居然如此不顾念众大臣的情面,居然连传递第二道命令都不愿意。

瞧着已经散乱的队伍,王维仁知道,今日要是他们兴师动众而来,却灰溜溜的回去。

那么,他将再无颜面,担任这首辅一职。

于是,他厉声一喝:“自古以来,武死战,文死谏。

值此朝廷危难之际,吾愿以五尺残躯,请太上皇圣心明断,早立新君!”

从古流传下来的口号,极具号召力。

别说王维仁的门生故旧,便是其他那些人,都一下子受到煽动,纷纷跪立在熙园之前。

今日前来的这些人,本来也非都是支持忠顺王或者唯王维仁之命是从的。

他们中也有很多,是抱着“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样的正统思想,而被蛊惑而来。

他们或许不明白太上皇为何迟迟不立新君,但是他们却觉得,圣人若是不明,则需贤臣以死谏之。

国无主,犹如天无日,岂是长久之策?

再说,首辅和诸位大人们都决心以死谏君,这个时候谁要是悄悄走了,以后还在朝堂上混不混了?

因此文臣没有一个人逃走,他们全部高唱一声“请太上皇圣心明断,早立新君!”然后跟着王维仁一起,跪在熙园之外。

……

熙园内,太后的寝宫。

老太监急忙来报:“太后,不好了,王维仁带着百多位大臣,跪在熙园门口,恳求太上皇册立新君!”

太后闻言手上微微一抖,手中的银耳汤碗差点落下,旁边侍立的宫娥见状,连忙将汤碗接下去。

太后这才道:“哦,他们要拥立谁?”

“这个不知道,不过看架势,像是要拥立忠顺王爷,因为忠顺王就在其中……”

“哼,痴心妄想!”

太后一掌打在桌面上,令桌子发出厚重的悲鸣声。

“将你知道的与我细细说来。”太后吩咐,然后那老太监便将之前熙园外发生的情况,以及濯尘殿的反应,都与太后说了一遍。

太后听完,脸上的紧张之色不在,竟浮现一抹笑容。

不过随即她还是冷声道:“这个王维仁,好好的首辅不当,专管生事,竟一而再的干预我天家立储之事,实为可恨。”

老太监自然附和,帮着骂了王维仁几句,又道:“幸好太上皇明断,没有中他们的奸计。奴才瞧着,太上皇压根就不想理他们,他们那些老骨头,要跪死几个就好了……”

老太监说的无心,但是太后听了却是面色微微一变。

跪死了……

不行!

太后终于知道王维仁等人的险恶用心。

太上皇一生极为维护自己的名声,鲜有做出荼毒朝臣之事。

所谓天家无私事,更何况还是册立新君这样的天下大事?

王维仁等请求太上皇册立新君的举动,若按法礼来说,并无过错。

若是他们因为这件事而被太上皇罚跪而死,只怕太上皇百年之后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