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1章 曹操报仇(第2/3页)

有人背黑锅了,他们自然高兴!

袁绍站起身来,道:“好,既然如此,那河内一路便由袁某同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杨,广陵太守张超,北海太守孔融等负责;酸枣中路,则由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吾弟袁遗,济北相鲍信,北平太守公孙瓒和孟德人等负责;南方一路,便由颍川刺史孔州,长沙太守孙坚,徐州刺史陶商公子负责;冀州牧韩馥在后方负责北面的粮草调度,吾弟袁术在南面负责粮草供给,众位以为如何?”

诸侯们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袁术虽心下不平,但袁绍让他总督南部粮草,终归还算是把他当自己人看……虽然也有不想让他立功的嫌疑,但能守在后方也算是保全了自己的实力,袁术也无话可说了。

不过令人万没想到的是,曹操居然起身,对袁绍道:“南方一路,只有三路诸侯,未免有些薄弱,万一董贼先集中精锐兵力进攻阳城,恐有所失,不如由曹某率兵前往南方一路协助他们,如何?”

袁绍将曹操放在中路,也是因为中路的诸侯较多,实力颇强。

袁绍有意保护曹操,想让他尽量减少损失……毕竟曹操刚刚在陈留起兵,手下兵微将寡……说是一路诸侯,但名义上却还是张邈的部下。

曹操主动要调往南面一路,令袁绍有些为难。

有心劝一劝这位老朋友,但各路诸侯都在这里,有些话实在是不太方便细说。

见曹操眼神坚定,袁绍亦是无奈,只好旁敲侧击:“孟德有此心甚令人赞叹,不过袁某觉得南边虽然只有三路诸侯,但孙文台勇武过人,善于用兵,威震天下!有他坐镇,你去不去倒也无妨。”

这话已经点的非常明白了,而且还顺便给了曹操一个台阶。

也不知曹操是不明白袁绍的好意,还是故意装傻,断然拒绝:“我等起兵,皆为国家,何必拘泥于兵力强弱?文台勇烈不假,然我曹操实力虽弱,却也愿为国家尽一份心力,不求有功但求无愧。”

这一番话,算是把袁绍的好意彻底给怼回去了。

那边厢,一个身材魁梧,浑身银白色铠甲的大汉站起身来,豪气赞赏:“孟德如此为国为民,真英雄也!某家由衷敬佩,我公孙瓒虽然不才,此番却也领来北地精锐三万……某今既奉盟主令,在酸枣与诸人共同进兵!不过却愿派遣得力干将,领精锐五千,相助孟德!”

公孙瓒一张嘴,在座诸侯尽皆惊诧!

公孙瓒何等样人?那是驰骋塞外,威震胡掳的枭雄猛将,其麾下白马义从令人闻之胆寒。

十余路诸侯中,若论最精于作战的人,南面当属孙坚,北面谁敢说不是公孙瓒?

这一南一北两大强军,可以算得上是诸侯联军中的王牌。

他答应助曹操五千兵马,那比其他人助曹操五万人可是还要金贵许多。

袁绍见公孙瓒还没有自己的允诺,就随便助兵曹操,心中极为不喜。

但公孙瓒毕竟是诸侯军中难得的强者,又常年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麾下兵勇彪悍,特别是其骑兵的数量,在联军中只怕为最。

这样的人,袁绍暂时不愿意得罪。

“好吧。”袁绍淡淡言道:“既是孟德有此心,便调去进军阳人城的南面联盟,公孙太守欲助你精兵五千,其行可嘉,日后功成,亦可记上功劳簿!”

众人喧喧嚷嚷说个不停,陶商心中却甚是疑惑。

历史上众诸侯讨伐董卓,确实是分兵几路屯扎,但若没记错,曹操和孙坚肯定是不在一条线上的……怎么如今却变成了这种光景?

曹操主动请缨调到南面的进军道路上……究竟是打的什么小九九?

计较已定,袁绍随即命令摆开宴席,邀众诸侯赴宴。

开完会就聚餐,古代现代都一样……国人的特有传统。

陶商依旧是保持着低调,躲在一个小角落,默默的吃着鼎中之食。

其实他想不低调也不行,众诸侯推杯换盏,高声互捧,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袁绍和袁术等人的,谁有闲功夫顾及他这小娃娃?若是他老爹陶谦在此,或许还有几位诸侯前来照看一下面子……

但陶谦既然没在,这种场合就请他儿子靠边站吧。

当然这对于陶商来说并无所谓,他倒是还乐的清闲躲在一旁默默吃喝。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一个人却偏偏过来打扰陶商的清净。

一个陶商非常不想接触的人。

“陶大公子!我们好久不见了?”一个黑瘦黑瘦的矮子乘着众人高呼畅饮,端着酒壶和酒盏来到了陶商的席位旁。

一听这个声音,陶商的腰顿时挺的笔直……是曹操!

几乎是一个瞬间,陶商便从扎凳上跳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奔着帅帐外就撒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