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勃艮第和阿马尼亚克: 英格兰的机遇 13991413(第2/3页)

法国人的攻势并不只限于吉耶纳方向。私掠船在英吉利海峡上肆虐;圣波尔伯爵也在1404年袭击了怀特岛,他还以理查二世王后的名义在此索要贡品,但并没有什么收获。法军对达特茅斯和加莱的进攻都以失败收场。1404年7月,查理六世同欧文·格林杜尔② 缔结同盟,承认后者为威尔士国君,但法国派出支援他的1000名重装骑士和500名十字弓手因为天气原因没能渡海。第二年,法军终于在米尔福德港登陆,但这支部队规模太小,对威尔士人来说几乎没什么用处。无论如何,欧文的起义已注定要失败。1407年,法国内部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再也无力干涉威尔士事务,更别提进攻英格兰了。

1400年,法兰西再一次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正是法国在1396年派出尼科堡十字军,帮助匈牙利人抵御土耳其人的屠杀。尽管这次十字军远征以惨烈的失败告终,但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远征本身就是一次壮举。此外,法国控制着在阿维农的教宗,驯服了布列塔尼,吞并了佛兰德斯,控制了低地国家。法国还获得了热那亚的宗主权,推行着一套野心勃勃的意大利政策,下一步很有可能拿下米兰。

但法国的强大只不过是空洞的表象,主要表现为法国宫廷的恢宏气势和诸侯们的壮举,而并没有实质内容。法国全境被划分为大片诸侯领地(apanages)。与英国无封地的虚爵不同,法国的公爵和伯爵们都有实际的领地,有的还是一整个省。这些封地随爵位一起分封,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半独立国家(巴拉丁领地)。(英国境内勉强与之相似的,恐怕只有兰开斯特公爵领了。)瓦卢瓦家族的这些贪婪的大领主们通常满足于在自己的半独立王国里享受奢华生活,住在漂亮舒适的城堡里,哪怕四周的乡野饱受匪兵肆虐。当然,也有两个是例外: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

勃艮第公爵“勇敢的”腓力死于1404年4月,其子“无畏的”约翰继承了爵位——这个诨号出自他在尼科堡十字军中的英勇表现。他是个沉默寡言的小个子,面容冷峻、精力充沛,毫无魅力可言,从当时一张有名的画像上看,他长得非常丑,鼻子极长,下颌突出,嘴唇扭曲。在佩鲁瓦看来,他比他父亲更有野心,并且“性格强硬,愤世嫉俗,工于心计,专横跋扈,总是阴沉着脸,令人扫兴”。他与他那堂兄——优雅、得体但有些行为不检的奥尔良公爵——恰好形成了两个极端。

这两位公爵都决心要统治法兰西,在几乎每一项重要决策上都针锋相对。勃艮第公爵约翰为取悦佛兰德斯的臣民而支持罗马教宗,奥尔良公爵路易则尊奉阿维农教宗;约翰反对同英格兰开战,担心战争会影响佛兰德斯的贸易,路易却对英国人充满敌意。御前会议被两位公爵的大声争吵和相互指责搅得乱七八糟,他们各自的追随者组成两个阵营,在街上大打出手。奥尔良公爵一派的徽章图案是一支木棒,表明路易痛击反对派的决心;勃艮第公爵一派的徽章图案则是木匠的刨子,表明要把奥尔良公爵一派的木棒刨平。1407年11月20日,约翰和路易一起在教堂领受圣体,表明双方达成了和解。但仅仅过了3天,在一个漆黑的星期三夜晚,奥尔良公爵路易看望过王后,沿着圣殿老街走时,遭遇了伏击,他的手被砍掉(这是为防止他召唤魔鬼),脑浆撒得满地都是。勃艮第公爵约翰在他的葬礼上痛哭流涕。“再也没有比这更残忍的谋杀了!”他哭叫道。两天之后,约翰意识到这桩谋杀案的真相即将被揭开,便向一位叔叔和盘托出:“是我做的!是魔鬼引诱了我!”他随即逃离巴黎,向佛兰德斯疾驰。

法兰西,尤其是巴黎,随即陷入了勃艮第派和阿马尼亚克派两大武装阵营的对立。后者得名于他们的领袖阿马尼亚克伯爵贝尔纳,他的女儿嫁给了奥尔良公爵路易的儿子、爵位继承人查理。勃艮第派的支持者主要是巴黎的工商业者和学者;阿马尼亚克派则代表既得利益者,包括王室高级官员、一小部分更富有的工商业者、在勃艮第公爵统治区域以外的大多数贵族以及王室中的其他王子。1408年,勃艮第公爵约翰从索邦神学院雇了一位神学家,证明他谋杀侄子的做法是正义的,论证的根据是他的侄子是一位暴虐的统治者。随后,他回到巴黎,从国王那里领受了一份赦免令。约翰以改革先锋自居,承诺减轻奥尔良公爵路易下令征收的重税,并成功促使国王处决了自己的财政大臣。1411年,约翰完成对政府的清洗,通过慷慨赠礼得到重要的屠夫行会和其他人的支持,最终掌控了整个巴黎城。阿马尼亚克派纠集一支军队,在贝里公爵(查理五世唯一在世的弟弟)的率领下封锁了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