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吾疑汉室曾漏网(第3/4页)

“可以让这几人出首,指认四人图谋主公本身。”戏忠正色而对。“其实有些事情本身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主公不必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我当然心知肚明,也信他们有这个意思,这几个真真假假出首之人恐怕自己心里也明白,可从实际上而言,这不是毕竟没有把柄吗?”公孙珣若有所思。“总不能说他们腹诽心谤,以意念获罪吧?到时候人杀了,刘虞他们过来问我有什么凭据,我怎么答?莫须有嘛……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明公,此时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贾文和也努力相劝。“今日稍有心结,而行雷霆之威,恰恰是为了避免之后陷入更大的困境……真要是计策不成,又该如何呢?还请明公早做决断!”

“那就作罢!”出乎意料,公孙珣固然一时纠结,却还是立即下了决心。“就以金旋、射坚、皇甫郦,还有刚刚刘范这四人出首指认的名义动手,张昶就不必了,也不必找刘虞告状;不过可以让金旋、射坚二人分头暗中去通知王允与三名外戚还有尚书台,给他们留出一些反应时间;再让张辽动手,这小子边地出身,天不怕地不怕,却又懂事,吩咐妥当就不会误事:最后,缉拿顺序,务必依照董承、伏完、王斌、王允这个次序来……如有反抗,即刻格杀勿论!”

堂中四人心下恍然,王修依旧低头不语,而其余三人却是微微振奋,并俯首称命。

而大约一个时辰后,刚刚进入下午时分,长安城中便忽然全城戒严,披甲铁骑以十人为组,往来城中各处维持秩序,更有张辽领骑士近千,全副甲仗,马蹄隆隆直扑城门校尉董承府邸。

事实证明,公孙珣专门提出的这个动手顺序是有讲究的——董承这个人虽然跟灵帝生母,故太后董氏是河间同乡(他也正因为这层关系才被拥汉派认可),是个标准的河北人,但其人毕竟是董卓余孽,很早便追随董卓,早年更是在牛辅那种人手下做事,性格粗暴,全然西凉兵头作风。

故此,其人闻得金旋暗中报信,又见全城戒严,心下明白生死关头已到,便即刻不管不顾,打开府中暗库,拿出藏匿的兵甲,然后将昔日整编后被淘汰下来再被他豢养在家的旧部以及诸多仆从武装起来,拢共得了四五百人……便居然主动出府,试图去抢占位于未央宫东北面的武库。

这个举动,不可不谓果决,但却无意间中了公孙珣引蛇出洞的计策,为公孙珣此番悍然清洗长安提供了口实。

话说,董承的女儿入未央宫为贵人,他本人成为城门校尉后,和王斌、伏完一样,专门被赐予了一栋位置微妙,占地广阔的宅邸,具体来说乃是未央宫北面大道靠西往北的位置,本就有指望他在关键时刻向南越过大道,夺取位于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武库的意思。

所以,其人一旦出府,便率四五百旧部、仆从轻易涌入了未央宫北阙前的大道。

而另一边,张辽引千骑顺着长安城极为宽阔的大道疾驰而来,试图缉拿此辈,却是迎面撞在一起。

张文远遥遥在马上看见这位昔日同僚和他的五六百乱军——其人也不言语,只是冷笑一声,便催动甲骑上前践踏,双方将领也不交流解释,手下士卒发一声喊,便在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的北阙大道上发生白刃混战。

突如其来的喊杀声,金铁声,让长安城中上下全都慌乱一时——他们已经足足五六年没见过血了。

而爬在院墙上看到这一幕的达官显贵家仆们,未央宫北面执勤的官吏、侍卫们,也即刻将讯息传达给了身后之人……随即全城震动,公孙珣所部有不知情的,自然不敢怠慢,继而纷纷派出援军;在未央宫与东西市之间要害地段居住的冯芳、赵平,乃至于公孙瓒,以及大量亲公孙珣的公卿大臣,也都纷纷引家仆出门助战。

故此,不过小半个时辰,董承那五六百拼凑出来的乱兵便被砍杀殆尽,未央宫北阙大道上一片狼藉,尸首沿途抛洒,断肢残躯到处都是,血流似溪,直入街边门楣之内,堪称震撼人心。

至于董承本人,乃是被奉命引兵助战的马超在一堆尸首中寻到的,却也只剩半个身子了。

董承既死,其宅邸被抄,家人被全部缉拿,赵平、冯芳等数名公卿立即引部分兵马入未央宫‘戍卫’尚书台与御史台,卫尉公孙瓒更是与其他数人分头去接管了城门校尉所领的各处城门卫戍部队。

而张辽,自然是即刻和一众援兵引兵去寻伏完。

不过,等来到伏完宅邸,此处却又是另一幅场景了,伏完六个儿子全都披甲上墙固守,更是以国戚之名在墙上喝骂!

但张文远何人?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北地野马一头罢了,哪里会在意什么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