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张良献策(第3/4页)

暗赞了一句张良的战略目光果然长远,项康点了点头,又说道:“叔父刚才说第一是派遣偏师攻取巴蜀汉中,那第二呢?”

“右将军,外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你听了可不要责怪外臣的异想天开。”张良先给项康打了一针预防针,然后才说道:“外臣认为,右将军你不妨一边进兵峣关,一边派遣密使赶赴咸阳,与暴秦朝廷的权臣赵高联系,劝说赵高暗中投降于你,给你充当内应,帮助你突破峣关,拿下咸阳。”

“劝赵高给我当内应?”项康差点就想掐自己的大腿,惊奇问道:“叔父,这怎么可能?赵高怎么可能给我当内应?”

“右将军,这为什么不可能?”张良反问,又说道:“右将军你为什么不设身处地的为赵高想一下,现在他是什么样的处境?函谷关外,诸侯联军已经把暴秦主力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看不到任何的取胜希望,现在右将军你又已经突破武关,杀入关中秦地,打到咸阳门户蓝田峣关已经只是时间问题,暴秦皇帝胡亥倘若追究臣子责任,身为丞相的赵高便首当其冲,他就不怕胡亥象诛杀李斯一样,把他杀了泄愤,拿他的脑袋给暴秦军民一个交代?”

还是得张良指点,项康才突然醒悟过来,忽然发现赵高现在的处境确实非常不妙,秦廷的形势恶劣到了这么一个地步,如果胡亥要找替罪羊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赵高确实第一个跑不掉,赵高在走投无路之下,也的确有可能选择暗中投降自己——历史再是稀烂,项康可也还是记得,胡亥就是被赵高亲手干掉的。

察言观色,见项康已经明白了其中玄机,张良也这才继续说道:“外臣建议,右将军你应该挑选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潜往咸阳暗中联络赵高,对他晓以利害,许之以君侯食邑,引诱他倒戈投降。此举若是不成,右将军你不过损失一个使者,但此事若是成功,右将军你进兵咸阳,便将是一片坦途,还不用担心暴秦朝廷在走投无路之下,彻底放弃关外土地,全部撤入关内守卫山川险要,如此一本万利的事,右将军你为什么就不能试上一试。”

项康盘算,半晌才直接说道:“值得一试,我一会就亲自安排这件事。”

谢了张良的指点后,项康又向张良问道:“叔父,关于进兵峣关的策略,还有没有什么能指点小侄的?”

“没有了,外臣愚钝,目前只能想到这两个策略可以献给右将军。”张良摇头,然后又心中一动,忙问道:“右将军,还有件事,你知不知道现在的暴秦峣关守将,还是不是陈求那个匹夫?”

“隔得太远,道路又阻塞严重,不知道。”项康摇头,又忙问道:“怎么?叔父你认识暴秦军队的峣关守将陈求?”

“不认识,只是知道一点这个人。”张良也摇头,然后说道:“这样吧,右将军,等到了峣关的时候,如果探明了暴秦的峣关守将还是陈求,请务必告诉外臣,外臣或许还能给你帮上一点小忙。”

项康一口答应,又赶紧问张良能给自己帮上什么忙时,张良却摇头卖起了关子,微笑说道:“还是到时候再说吧,如果现在就说了,到了峣关暴秦的守将又换了人,外臣就要让右将军白高兴了。”

见张良坚持要卖关子,项康也没有坚持,又和张良说了几句闲话就准备回去,张良则又想起了一件事,忙说道:“右将军,还有件小事,适才我见你的将士在武关城里开仓放粮,赈济城里的黔首黎庶,觉得光是这样也不是办法,武关位于峡谷之中,田土稀少,绝不可能养活这么多的武关住户,左右南阳地广人稀,右将军不妨组织人手,把他们全部迁移到南阳境内居住。如此一来,既让他们不必担心以后的衣食问题,也可以消弭武关城内的隐患。”

项康心中一凛,忙向张良道谢道:“多谢叔父指点,武关重地,是不能留下隐患,必须牢牢掌握在小侄手里。”

见项康对自己言听计从,一直没有机会大展拳脚的张良当然是大感欣慰,也忍不住在心里又一次抱怨起了自己的好友项伯,心道:“伯兄,如果不是托了你的福,我真不知道要少走多少弯路啊。”

项康历来就是从善如流,觉得张良的几个建议很有道理,回到了少帅军的营地后,马上就召集了几个心腹,把张良的建议告诉给了他们,结果周曾、陈平、周叔和郦食其等人都是一听叫好,都认为张良提出的三个建议目光长远,最是稳妥不过,项康也马上拍板定案,决定全盘采纳张良的三个建议。

再接下来当然是着手实行,组织武关百姓迁居南阳腹地倒是容易,随便派一支辅助军队就可以去办,挑选一名可靠将领从武关直接进兵汉中却是一个大问题,结果让少帅军文武十分惊讶的是,项康经过了深思熟虑后,竟然决定派遣郦食其的弟弟郦商率领五千军队进兵汉中,副手则是早在下相时就加入了少帅军的文职官员仓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