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共和(二十六)(第2/3页)

马克西米不知不觉就已经完全沉浸其中,身为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行家,生硬糟糕的翻译并没有难住他。只要多读几遍,马克西米就大概明白里面到底要讲啥。这是一份共和制政体的构架设计,国家元首是东罗马皇帝,构架设计并不追求改变政体模式。东正教的教义中,皇帝本人是神在世间的代言人,东正教是东罗马帝国的国教。

虽然是君权神授,这个构架设计中却在皇帝之上设计出了宪法。既然神爱世人,所以东罗马皇帝秉持这个理念与东罗马人民签下了契约,契约以宪法的方式进行体现。契约的核心就是宪法头五条。

第一条,东罗马帝国是作为东罗马帝国象征的皇帝为了保护东罗马人民,皇帝,为了追求东罗马人民幸福生活而建立的国家。

第二条,东罗马帝国元老院由东罗马公民选出,负责帝国各种法律制定,预算制定,并且针对当下现实问题提出议案。

第三条,东罗马帝国人民院由东罗马公民选出,各种议案需要经过人民院通过才能得以实施。

第四条,东罗马朝廷由皇帝领导,根据法律和行政规定运营东罗马政务。皇帝在紧急情况下有皇帝特别行政权。

第五条,为了保证司法公正,东罗马法律体系不受朝廷以及元老院直接领导,司法体系根据元老院制定的法律以及东罗马朝廷制定的行政法规审理各种案件,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负责对宪法进行解释。

……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东西简直是莫名其妙。但是在马克西米眼中,这套东西解释了马克西米这两年来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最妙的是这份东西还有逻辑关系解释。每一个决定都不是某个人拍脑袋的决定,而是针对非常尖锐的现实问题作出的应对。

杨思贤本以为马克西米会很快提出各种问题,没想到这位在座位上一坐就开始全神贯注的看,完全忘记了杨思贤的存在。等了半个小时,杨思贤快扛不住了,四十分钟之后杨思贤果断放弃。他出去让服务员给马克西米准备茶水点心,经过一番激烈的脑力活动之后就需要这些小食品稍微补补。完成安排,杨思贤跑去见了李自然,告诉李自然马克西米就这么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这件事全交给你,不用再来和我汇报。”李自然命道。

“学长,为何朝廷弄出这么一套东西给东罗马?是善意还是恶意?”杨思贤连忙问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李自然用五蠹的话来回答杨思贤的问题。

杨思贤明白这话是说不同国家的实力与能力不同,同样政策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他不得不说出自己的想法,“难道官家是想让东罗马趟路?”

李自然觉得有点明白杨思贤为啥和司马考的资历差不多,却是司马考脱颖而出。这想法是在成长期的年轻人都会有的各种‘奇思妙想’,从李自然的认识水平来看这就是明显没抓到重点,太过于一厢情愿。

不过李自然不想打击杨思贤,他甚至有点同情这年轻人。杨从容那么精明能干,充满开拓精神的家伙,他的侄子比他真的差太多。所以李自然答道:“任何事情都要看到结果才能当事后诸葛亮,你对此有兴趣,那就多关注一下东罗马的变化。以后有精力不妨对此写个研究报告。”

这话让杨思贤有些意外,他想的是结果,真的一直关注东罗马的事情,杨思贤宁肯看别人的报告。话题到此也算说尽,杨思贤就告退了。之后两天,杨思贤一直没等到马克西米,马克西米带着这套东西回住处之后就再没过来。第三天,马克西米终于来了。稳稳当当坐在杨思贤对面,马克西米就拿出了个小本本,开口就问道:“阁下,我对这份构架设计的核心理念还是有些不清楚,东罗马帝国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东罗马人民的幸福,还是东罗马帝国本身的目的是解决东罗马人民遇到的问题,从而达成进步。”

第一个问题就让杨思贤大惊,惊讶的不是马克西米的问题超出他的准备,实际上上头给的解释内容中,第一个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马克西米肯定没有看到大宋朝廷发来的解释文本,却问出了这样的问题。解释大概只有马克西米对此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大宋朝廷对此事的认知。

“这两者其实互为表里。”杨思贤打起精神答道:“追求幸福是本质,解决问题是手段。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就一定无法追求到幸福。可解决了问题,东罗马人民会感受到幸福么?这个也未必。所以这两者不是对立,不会排斥,却也不能只讲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