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大锅饭(十五)(第3/3页)

听了儿子的讲述之后,赵嘉仁问赵谦:“你有没有想出什么解决办法?”

赵谦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只是这么做就得牺牲一部分河南的粮食产量,在水源供应上全力维护通济渠的运输能力。在歉收的时候利用通济渠运输更多粮食。”

赵嘉仁点点头,这的确是以前历朝历代的看法。其实在唐宋时代汴梁就没办法完全依靠河南地区稳定的获取粮食,隋炀帝被后世称为‘为王前驱’,就是指隋炀帝建成的大运河解决了淮河以北的粮食供应问题,成为后世稳固河南路的关键。

然后赵嘉仁就听赵谦遗憾地说道:“关键是黄河并不能稳定通航。若是黄河能够如长江一样稳定通航就好了。”

赵嘉仁心中满意,至少赵谦已经认识到了运输的重要性。长江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至少不担心运输。黄淮平原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一旦遇到大灾,赤地千里,跑都没地方跑。赵嘉仁说道:“赵谦,我准备筹建铁道部,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

说起铁路,赵谦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马匹便溺的味道。现在的铁路是靠马匹拉动车厢,这种轨道交通的确好,以前运输军粮,千里之外十成能到一成就算是神一样管理水平。虽然粮车上的粮食看着没变,但是沿途运输的时候人吃马喂消耗却不被关注。实际运输到达的粮食平均只有5%。

轨道交通让整个运输效率高许多,在最早大规模铺设铁轨的阴山地区做过测试,使用挽马拉的车辆行走五百里的道路消耗降低到15%。往返1000里的消耗降低到28%。也就是说70%的粮食都能运输到前线的交通枢纽。但这需要大量挽马,而每一条大量使用挽马的道路上都洋溢着马匹便溺的味道。闻过几次就永生难忘。

“官家,这需要修多少铁路?”赵谦被自己的想象给吓住了。

“赵谦,你有没有统计过车辆运输损坏状况?”赵嘉仁问。

“……没有。”

“那就去找资料研究一下。”赵嘉仁淡然答道。他曾经下令做过调查,虽然没看报告,却也能想出来。木质车辆很容易损坏,金属制车辆自身太重也没有后世的大量公路,根本不实用。如果不实用润滑油,车辆损坏更加严重。而车辆本身缺乏维修就会导致运输效率大大降低以及车辆损坏快速提高双重损失。这些都是没人关心的成本损耗。把这些都算进去,蒸汽动力火车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赵嘉仁虽然没看木质车辆损坏报告,却非常关注蒸汽车头的研发进度。按照他看到的局面,蒸汽火车距离完全实用化只剩下一年时间。

“遵命。”赵谦应道。

“另外你找农业部的人谈谈,做一个在铁路运输条件下的粮食运输模型。”

“是。还有别的事情么?”

“嗯……你对杨从容关于蒙古人和汉人战斗力的评价有什么看法?”

赵谦想了想,果断答道:“臣以为有点振聋发聩的意思。”

“嗯。我也这么认为。那就针对这个问题做几期报纸内容。”赵嘉仁命道。

赵谦受命而去。回来之后就开始召集秘书开始准备。看着秘书们都有点精神不济,赵谦又命道:“马上就是假期,要么大家伙提前几天休息,放个长假。”

秘书们立刻有人欢呼起来,“太好了。多谢太子。”

赵谦也不去责备这帮家伙懒惰。他知道自己这一年多来到底让这帮秘书们忙成这么模样。既然说放假,赵谦就立刻给大家放假。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面,赵谦只觉得有些冷清。他很没型的把双腿放到桌面上,叼着根烟胡思乱想。

当太子很容易,既然早就有立嫡立长的规矩,赵谦只要自己没有特别的问题就可以当太子。但是想成为老爹赵嘉仁这样的官家可是太难了,赵谦越是尽心竭力,越能感受到自己老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光是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赵谦就觉得自己这辈子都赶不上。

赵谦曾经坚持了一个月,每天都把自己干了什么记录下来。越是翻看越是心惊,他一整天里面有半天时间都用在吃饭睡觉休息。剩下的一半时间又是用掉6小时在各种走路,看资料,以及了解自己遇到什么情况之上。剩余的六小时,则是各种见面会谈扯淡。经常一天下来根本没能真正完成任何一件事。自家老爹每天都有至少六个小时用在正经完成工作之上。

就如今天的会议,确定了未来至少半年以上对天竺北方奴隶王朝的战略。跟在老爹身边,赵谦发现自己每一个行动都能有效起到作用。等赵谦自己面对问题之时,他的努力就变成了毫无效率的虚耗时光。这种感觉真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