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太子归国(三)(第2/3页)

现在回到基辅,郝康只觉得一阵陌生。这里既不是大宋,也不是大都,而是一个让郝康印象单薄的地方。他甚至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从这里出发前往大宋。难道他的家不该是大都么?

没多久,郝康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那是母亲包惜弱。这下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郝康快步上前,和张开双臂的母亲拥抱在一起。这时候郝康终于觉得自己回到了家。

元国国主郝仁是在王宫见到的儿子,对于儿子能够归来,郝仁也非常激动。他正在和儿子说话,就有人前来禀报,“大王,有钦察汗国的使者前来。”

“让他们等着!”郝仁愠怒地说道。

这边刚赶走一个,很快又来了一个,“大王,农业部尚书求见。”

“爹,你先忙你的。”郝康赶紧说道。

“好!你先去和你娘说话,这几年她可是想念你的很。”郝仁答道。

看着长子离开,郝仁微微叹口气,然后叫进了农业部尚书。进入三月,春耕马上就要开始。既然元国在制度上以大宋为师,春耕就不是把几个人随便派去地里。这得大规模的调动牲口,准备农具和人手。一声令下,就得有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田里。其规模比军事行动要大的多。军事行动最多能够动员起元国不到10%的人口,春耕则要投入元国50%以上的人力。

在这样的大规模生产之前,当然需要仔细的调查评估。农业部长没有拿出各种巨细靡遗的数据,而是拿出统计之后的数据。便是如此,不同地区的情况也用了厚厚一叠饼状图以及图表下长长的表格列出。

虽然数据多,农业部尚书倒是意气风发,讲完了安排之后,他得意地说道:“大王,此次春耕一定能够种完这三千万亩地。加上已经种了过冬作物的三千万亩,六千万亩的耕地和牧地,咱们元国五百人口今年一定能吃饱吃好。”

郝仁听了之后忍不住苦笑。六千万亩地的数目看着很大,但是根据大宋的度量单位,一公顷十五亩。六千万亩地就是四百万公顷。四百万公顷是四万平方公里。郝仁现在治下的领地大概有一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看似夸张的数字其实非常有限。

反观大宋,最新的情报里面,赵官家提出要保住二十四亿亩农田红线。光是这一点就让郝仁知道了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别。元国也不敢吹牛自己能开垦出二十四亿亩农田,只要有两亿四千万亩,元国就已经是整个欧罗巴乃至蒙古最强大的国家。

鼓励了农业部尚书好好干,郝仁就听农业部尚书说道:“大王,此次到底会来多少新的蒙古人?”

“这个……不知道。”郝仁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他本以为蒙古人来不了太多,百十万大概就到了尽头。元国毕竟只是一个寒冷的北方国家,与温暖的大汗直属领地相比相差很多。没想到的是,自从忽必烈大汗去世之前,就有不少穷困的蒙古人跑来元国。现在这股浪潮是越来越大。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有超过两百万的穷困蒙古人跑来。令郝仁讶异的是,他原以为这里面顶多有八十万人是从大汗领地跑来的,实际上也是如此。其他一百多万蒙古人是从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钦察汗国跑来的蒙古部落。

“大王,你觉得到底会来多少人?”农业部尚书带着不安与期待问。

“谁知道呢。”郝仁只能这么回答。

打发走了农业部尚书,郝仁让钦察汗国的使者前来觐见。使者跪地行礼,起身之后说道:“王爷,我家汗王派我来,是想请王爷交还我们钦察汗国的逃奴。还请王爷放人回去。”

郝仁没有立刻回答。他曾经奉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带兵平定了钦察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叛乱。这两国当时的汗王与贵族被他抓去献给忽必烈大汗,其中有不少被大汗下令处决。所以郝仁也担心这里面别混有些仇家。

派人调查过那帮前来投奔的蒙古人,也亲自走访过不少部落,郝仁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仇家,却知道趋势这些部落的人前来元国的理由是穷困。如果把元国普通人当成标准,整个蒙古帝国九成五以上的人口都比元国普通人穷困。不仅很多中低级官员的收入比元国普通百姓低,便是中等以上的部落首领每年的收入只怕也不比元国普通家庭收入高。

想到这里,郝仁说道:“我们已经把一些人送了回去,你们还要怎么样?”

使者严肃地答道:“王爷,你才送回来了几百人,光我们汗王手下就逃到你这边几万牧奴驱口,其他贵人手下逃脱的更多。还有许多本来给我们汗王和贵人养马放牧的部落,也整个部落的逃到你这边。王爷总得给我们一个交代。”

郝仁忍不住翻了翻白眼,很想直接对钦察汗国的使者说:“你们的手下逃亡,干我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