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经济合作(八)(第2/3页)

物资并不在杭州装运,而是在直沽寨装运。船上除了武器之外,还装了精致食盐与大量面粉、玉米面和菜籽油。这是秦明轩请求的物资。蒸汽船在灯塔指引下直奔四国。船只进了濑户内海,发现原本内海入口处的灯塔竟然熄灭了。这可是大宋好不容易得到倭国同意修建的少数灯塔。没有了指引,船只就得谨小慎微才行。

好在蒸汽船有自己的动力,濑户内海算是风平浪静,总算是谨小慎微的完成了航行。到了伊予水军的港口,船长立刻问起前来接船的人,“濑户内海的灯塔怎么灭了?”

截港的人员也不清楚,反倒是疑惑地问道:“怎么把内海南边的灯塔给灭了?”

没办法,船长见到了赵鸣人出现,就赶紧上去询问。赵鸣人知道的消息多,就给解释了一下,“好像是那附近的领主听闻幕府正在剿灭安达家的同党,生怕有灯塔指引,会让幕府军快速经过。”

领主的死活根本不在船长考虑范围内,他恼怒地问道:“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开?”

“那得问领主。短期内是不用再想。”赵鸣人提供了比较真实的回答。安达家的覆灭在倭国引发的冲动很大,赵鸣人很久没回来,这次正好以送大鱼为理由接触了濑户内海附近的领主们的圈子。所有领主势力都非常忌惮北条家的行动。

船上的东西卸下来,很快就送进食堂烹调。当天晚上,众人一起吃饭。采取的是倭国模式,大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下面带小台子的托盘。做厨工的女人送来分好的食物。船长坐在榻榻米上,心情非常不快。习惯了灯塔之后,大宋的船长很难适应黑黢黢的海岸。暗礁、浅滩与暗流,黑色波涛下隐藏着无数危险。根据赵鸣人的话,这些事情大概是没办法解决了。

就在他低头不爽之际,不算大的托盘上已经放上东西。倭国人使用的都是木碗,漆器在倭国很流行,那就是木碗外面涂上漆制成的器皿。可这种流行绝非在伊予水军这样的地方,那些木碗就是简单的木碗,木质很一般。

四个碗里面一个装了碗海带汤,海带还没切丝,一大片墨绿色的海带在清寡的汤水里纤毫毕露。另外有一碗凉拌青菜。在一个小碗里面有量不大的肉,看着像是叫花鸡。剩下的一碗是浓粥,看着里面黄色的颗粒,应该是面汤玉米粥。

船长又等了一阵,没见新的饭菜送上来。倭国人则做了个合十的动作,然后就吃喝起来。船长是个体面人,知道这大概就是所有饭菜。他不愿意在倭国人面前显得馋。只能和其他倭国人一样吃了起来。

海带汤里加了盐,有着海产品特有的咸腥气。蔬菜是热水淖过,加了盐调味。有着新鲜蔬菜的感觉,就是菜腥气与土腥气都很充足。浓粥还算老实,就是熬了粥。却感觉有些火候不足的意思。

尝了新鲜之后,船长最后吃起了叫花鸡。不经意间,鸡就吃完了。船长停下筷子,用不满的眼光看着空荡荡的鸡肉碗。他吃叫花鸡都是一次买一只,作为饭桌上的一道菜而已。在少年时代,船长倒是有过吃不饱的感觉,投奔了赵官家的航海行会之后就再没了这样的情况。没想到此时竟然勾起了少年时代的难忘回忆,船长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心中对参加倭国人的聚餐行为十分后悔。

不过毕竟少年时候饿过肚子,以那时候的标准,这顿饭决不能称为刁难。看到那些倭国人个个吃的心满意足的模样,船长也端起饭菜吃了个干净。放下筷子之后他就准备找机会溜走。早点回到船上的话,还能让大厨给做点东西吃。哪怕是蒸个香肠也行。这顿饭吃的已经感觉嘴里淡出鸟来,那两三口肉还不如没有。

吃完饭,女仆撤下那种小饭台。然后送上茶。喝茶用的杯子好歹不是木质,而是陶器。船长本想溜走,可还是心有不甘。有些事情是必须见到伊予水军的头头赵鸣人才能谈的事情。耐着性子听着完全听不懂的倭国话,船长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就拿起陶杯喝上一口。

好不容易等到会议结束,船上就上前与赵鸣人打招呼。赵鸣人立刻就引着船长前往密室,两人坐下之后,船长率直的开口,“我带了银币过来,咱们这里能换多少?”

“一千贯。”赵鸣人回答的爽快。大宋的银币自身就有面额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倭国也被承认。倭国的大宋银币使用者们甚至非常欢迎这样的不同面额。现在的市场价上,是价值一贯的银币兑换半两倭国产的白银。在大宋,一两白银兑换四贯交钞。这些白银可以直接在大宋那边兑换交钞和银币。是个利润很大的买卖。

两边确定了交易数量和交易时间,然后各自离开。赵鸣人松了口气,直接躺在了榻榻米上。刚歇息没多久,就有亲随来禀报,“到了和三好家见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