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经济合作(六)(第2/3页)

当时秦明轩和同学是用猎奇的心思看待这部书,被里面看着未免太过于稀奇的内容逗得哈哈大笑。等秦明轩在倭国亲自用麻布做了个内裤穿上之后,他当即明白丝质内裤的价值,更明白了为何棉质内衣裤能在很短时间里面就打败了丝质内衣,成为大宋绝对主流。于是福利内容暂时定为头一年里面每四个月发给一条内裤,年底再给一件棉质上衣。

除了这些之外,秦明轩自作主张的采取直接运来大宋食盐的方法,并没有采取赵官家建议的开发盐田的手段。大宋的食盐质量非常高,价格极为便宜。在当地费劲搞盐田并不合算。大宋的农业专家建议在山多坡多的当地搞柑橘和蜜桔生产。这样的话,发给食盐就等于变相发工资。

大宋食盐用竹筒包装,打开之后有股竹子的香气。捏出些雪白的细粒放进嘴里,倭国人都忍不住皱起眉头。虽然表情如此,却没人不高兴。不少人拿着盐左看右看,这种白色的精制颗粒太美,与他们平日里吃到的那种被称为‘盐’的玩意好像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光是外表就显得大宋的食盐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领了福利之后,伊予水军都挺高兴。赵鸣人倒是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向秦明轩抱怨道:“我倒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真的吃不饱饭。我离开家的时候也没这么糟糕。”

秦明轩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不做解释,拉家常般地说道:“只要咱们有产出能够送到大宋,就可以立即从大宋往这边运吃的。”

“现阶段咱们也可以先用别的东西来填肚子。”

“用什么东西?”赵鸣人对于这位大宋外戚倒是有些期待。

“吃鱼。”秦明轩答道。

赵鸣人无语了。他万万没想到秦明轩居然给了这么一个答案,伊予水军时代打鱼,要是靠打鱼能够填饱肚子,大家不早就干了么!

又过了两天,用大宋运来的剑麻麻绳编织的渔网终于在伊予水军的渔夫们努力下编织出十几张大网,船只随即开始出海捕鱼。赵鸣人虽然知道剑麻索具乃是航海的绝佳索具,却还是不太敢相信能用剑麻绳够做好渔网。伊予水军的渔夫们也同样担心,他们从来没有制作过如此巨大的渔网。渔网越大,受力越大,越容易破损。

一张渔网几十米长,和以前他们使用的那种顶多十几米的渔网相比,简直是可怕的庞然大物。在大宋的专家带领下,十个桨位的船只划出去,费了好大劲才把网平稳的撒下去。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收网。两艘大船架起了钢质支架,同时开始收绳。有绞盘等工具,那些绳索被缓缓缠回到木质辘轳上。

随着绳索越收越多,辘轳与绳索都开始发出些嘎吱的声响,明显是承受了巨大的力量。有渔民忍不住用手去摸绳索,只觉得绳索此时绷的如同坚硬的木棒,丝毫没有弹性。不少渔民嘴里念念有词,向着也不知道哪里的神祇祈祷。有些渔民则趴在船边,屏息凝神的看着两条船之间的空隙。

空气仿佛凝固起来,人人神色紧张。直到水下开始出现鱼群的身影,这些人就更加不敢吭声了。随着粗大的纲绳不断回收,终于有鱼跃出水面,展现出它们银色的身影。

“出鱼啦!”倭国渔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大宋的渔网网眼非常大,这是大宋捕鱼专家的建议。因为倭国没有大网捕鱼的经验,所以海里大鱼数量估计很多。如果用普通网眼的渔网只怕都要出事。事情果然如专家所料,网里面的鱼数量很多,还得先用鱼枪把一些比较能折腾的鱼给抓上来,才能继续收网。

不仅有大鱼,里面竟然还有些巨大的螃蟹。有些比较迷信的倭国渔民干脆跪下嘴里念念有词,人类对于体型超大的生物都会有种说不出的敬畏。譬如这些大鱼在倭国渔民眼中就与海神有更加密切的关系。

虽然渔民会对大鱼跪拜,真的轮到他们吃海神的亲戚的时候,这些人也没有丝毫退缩。大螃蟹用火烤了,掰下一条腿,就能美美的吃上好几口。那些大鱼多数并没有吃掉,伊予水军里面的老渔夫都知道,这样体积的鱼可以送到附近的领主和地头那里换取一些粮食。大家也就这么做了,只有几条留下来招待秦明轩、大宋专家,以及伊予水军的首领。

大宋捕鱼专家并没有特别在意,对于他们来讲吃大鱼早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秦明轩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鱼很仙,但是烹调手段不如食材。另外鱼太大,肉也不够嫩。

赵鸣人上来给秦明轩敬了一杯酒,接着说道:“却不知道明天出海可否还能打到这么多鱼?”

对于这么实在的首领,秦明轩干笑两声,“赵统领,我觉得那都是渔夫的事情,我们还不如多商量一下其他事情。譬如城里面的人一定要每天定时收集人粪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