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连锁变化(一)(第2/3页)

由于火葬之风盛行,宋代一些城市还出现了火葬场,时人称之为“化人场”。南宋临安城少说也有数十处火葬场,其中16处因为“建置年岁深远”,到宋宁宗嘉定年间,差不多都荒废了,宁宗又“诏令临安府将见存化人场依旧外,其已拆一十六处,除金轮、焚天寺不得化人外,余一十四处并许复令置场焚化”,重修了14处火葬场。临安还出现了类似现代“殡仪馆”的服务机构,设有专门的房舍供人存放骨灰罐。

以前的复古埋葬的理由其实也差不多,都认为死者不要影响地上人民的正常生活。两边一结合,复古政策的内在逻辑就变得极为自洽,还非常有道义可言。

至于具体执行,赵官家则把水土保持林带的概念引入。有些地区是水土保持区,所以不能对其林木地区进行砍伐。只要大宋还存在,那些地区的风水就不会发生变化。在那些地区安葬的人们就可以不被打扰。

至于灵塔保存就更简单,人们在灵塔里面买下或者租用一个储存骨灰的位置。大家不仅可以享用自家香火,还能稍微蹭点别家香火。一座灵塔可以修的很高,里面有成千上万的位置。死者与生者争地的问题会被化解到最低。

包括制定制度的赵嘉仁自己都觉得‘崖山之后无中国’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以宋代的文明程度,后面的明清拍马也赶不上。

这消息一出,赵嘉仁的二哥赵嘉礼就找到了赵嘉仁理论。赵嘉仁只问了一句‘三代的皇帝难倒不比后世的皇帝尊贵?’赵嘉礼就有些回答不上来。三代之治,那时候的皇帝在中华后世享有无比的声望。然而作为代表的大禹亲自拿畚箕、铲子与手下人一块儿干活。他的手脚磨出厚厚的一层老茧,小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时磨去了,大腿也因艰辛的劳动而累得几乎皮包骨头。绝没有髀肉复生的问题。更没有听说大禹给自己修建豪华陵墓的问题。

辩不过赵嘉仁,却不等于赵嘉礼就这么乖乖服输。文人会在强权面前跪舔,会在异族面前屈服,却从来不会在道理面前认输。赵嘉礼觉得自己此次前去了赵氏聚居地泉州,与赵氏宗亲们联络。有必要以宗亲的势力让赵嘉仁面对现实,放弃冠冕堂皇的复古想法。

泉州的赵氏宗亲并不知道赵嘉礼准备骚扰大家的日常生活,其中一位赵氏女科长走进了泉州检察院,进了特别检察官陈道清的办公室。

陈道清表情严峻,先请赵科长坐下,倒上水,他才严肃地说道:“赵科长,我这次请你来的原因是想让你帮个忙。你能不能劝说蔡洁生那家伙老老实实的招供。”

赵科长冷冷的看着陈道清,眼中有警觉,有不屑,还有愤怒。沉默了片刻,赵科长冷冷地答道:“问犯人口供不是你们检察院的事情么,怎么会让我来。你们已经抓住了蔡洁生,一顿严刑拷打,他岂不是就招供了么。”

“所谓严刑拷打是你的误会。”陈道清声音里面忍不住有了些愤怒。说起司法部门,普遍的第一反应就是只懂得严刑拷打的暴徒。新式的大宋司法体系有自己的组织方式以及组织规定,赵官家采取了复古制度。据说是秦法。新制度里面规定,以逻辑与事实办案定罪,是上等办案。以推理、口供与简单逻辑办案定罪,是中等。以刑讯逼供办案定罪,属于下等办案。当然了,如果是根本不管不问,毫无作为,那就是不及格。会遭受惩处。

至于眼前这件颇为轰动的科长自尽案,陈道清检察官认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他自己问心无愧。所以他继续劝道:“赵科长,我觉得你是个体面人。想来你也知道了一些消息,我就直接告诉你调查到现在的结果。你的丈夫因为盗窃白银的事情遭到很大压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蔡洁生对你有非分之想,所以就针对这个人加大了调查力度。”

“哼。那我倒是要谢谢你们了!”赵科长优雅的给了陈道清一个大大的嘲讽。

“我想你也许有什么误会,认为我们这些司法口的人都有什么与常人不同的地方。”陈道清也忍不住对迎面而来的嘲讽进行了反击,“实际上我们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每次分到一个案件,你们这些与案件有关的人其实对案件了解的比我们更多。我们不得不赶到案件发生地,强迫自己走那么多路,见那么多你这样不给我们好脸色看的人。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我们的确有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我们相信这个世上有公理有正义。正义和公理需要被实现,被彰显。赵官家说,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我们司法体系的工作就是让正义能够尽早到来。”

听了这么一番话,赵科长的神色稍微有些和善。却也只是稍微和善了一点而已。她沉默片刻后问道:“却不知道要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