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遥远的碗(五)(第2/3页)

有了基本思路,忽必烈马上就表示自己对伯颜大帅的认同,“便寻了这些圣物。”

说完之后,忽必烈突然心有所感,他问伯颜,“你觉得我们认同的圣物,就该是圣物吧。”

“若是到了不得以的时候,只能如此。”伯颜回答的很干脆,然后他继续说道:“大汗,我想在耶路撒冷这边弄个田庄。”

“田庄哪里不能弄,怎么会想在这么远的地方。在巴格达附近有什么不好。”

“这只是个心愿而已。毕竟我信教,在这里有田庄,貌似更神圣些。”

“哼。你们这些人总是想着朝圣。”

君臣之间的谈话倒也轻松,毕竟现在是大胜。

在更南边的开罗。气氛就完全不同。大宋驻马木留克王朝的代表感受到了那种不安。不安已经维持了许久,蒙古人南侵一直是马木留克的噩梦,现在噩梦成真,蒙古人很可能就要杀到这里。城里面上层是人心惶惶。

大宋的使团也觉得非常不安,蒙古人是会屠城的。这点毋庸置疑。到了那一天,大宋使团不相信蒙古人会格外对大宋使团网开一面。所以使团商议之后,干脆就卷铺盖跑路。至于要跑到哪里,大家的决议是先撤到红海南端的大宋领地去。

有了决定,大宋的人们马上就动手。所有大宋人员全部出发。这个消息也用最快的手段送向了大宋的首都杭州。

在杭州的赵嘉仁对此事并不是特别反感,蒙古逃到西边并不损害大宋的利益。如果忽必烈能够老老实实的承认现实,大宋甚至不在乎在中东与蒙古合作。实际上双方的贸易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最近蒙古甚至向大宋订购了大批的铁质镣铐,从其他情报来看,蒙古正在使用那些被俘的努力大兴土木。而靠蒙古人自己,根本没办法满足这些金属制品的需求。

赵嘉仁最后把礼部的人来找,询问熊尚书,有没有人敢自告奋勇前去见忽必烈,和忽必烈商议开辟航路的事情。大宋有兴趣开辟从地中海到红海的运河,想完成这样的项目,就不能无视蒙古的存在。

熊裳尚书立刻回去征集人手,果然有人不怕生死,只想立功。礼部就派遣了使者团向中东出发。这出发总得有点礼物,赵嘉仁就让使者在广东的刘家珍珠养殖场,看看他们那里有没有好的珍珠。

这个养殖场乃是刘猛请求赵嘉仁,赵嘉仁帮他定下的。使者团出发前还专门去拜访了刘猛,此时刘猛也快退休,当然是热情的写了推荐信。

使者有正副使者两人,在这一路上有的是时间,两人都对此次出使并不太乐观。对于这两个人而言,他们的使命就是去见到忽必烈,带给忽必烈两个消息。第一个是请求忽必烈归还宋理宗的颅骨制成的嘎巴拉碗。第二个则是询问忽必烈有没有修建运河的计划。

这是一趟苦差事,不管两人最终的成果如何,他们都会得到晋升。对于敢跑这么远的人而言,简单的苦劳并没办法满足两人的野心。可是怎么看都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不管赵官家自己的心态如何平和,想来蒙古那边的心境是没有大宋这么开心的。好不容易能够捏住让大宋不爽的地方,忽必烈真的不会在这些方面刁难大宋么。

空对空的谈论也没有什么效果。众人到了广州这边,就见到了刘猛家族的代表。听闻这些天家代表是来购买珍珠,刘家的掌柜马上满脸欢喜。珠子放在托盘里面拿出来,使者也颇为惊讶。

珍珠当然是又圆又大为最好,若是不够大,那自然是越圆越好。现在托盘里的珍珠虽然都不至于到了稀世珍宝的地步,却也都接近走马珠的模样。就是非常圆。原本使者还觉得刘家的东西质量只怕不行,现在他们感觉自己也许是小看了刘家。

掌柜非常自豪地说道:“两位大使,这都是极好的珠子。今年刚采出来的。”

“什么价钱?”使者询问。

“既然是官家派来的人,我们当然不能要高价。就这个数吧。”掌柜边说边在纸上写了个数字。

礼部的两人也不是穷出身,一看价钱就大为震惊。这价钱只有普通珍珠的一半。所谓的普通珍珠,就是指形状不够圆,个头比现在的珠子小的那种。以这个价钱销售,看得出刘家对于赵官家的忠诚。

实际上这两位是真的想太多。刘家当然忠诚,但是定下这个价钱的目的则是要抢占市场。在赵嘉仁的指导下,刘猛家族直接与农学院设在南海的分部合作,珠子产量马上就暴增。普通人养珍珠,是碰运气般的等着珍珠贝自己吸入杂物,生出珍珠来。

农学院的养殖手段则是大量养殖珍珠贝,找合适接种的,采用手术方式,让珍珠贝生出珍珠。以前的传统手段,打开几十个珍珠贝,能够找到一个有珍珠的。刘家的养殖场那是每一个珍珠贝里面都有好几颗珍珠。效率高了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