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黄河交易点(六)(第3/4页)

“原来如此。”处长连连点头。他本想再说些什么,看了看外面的天空,他说道:“你今天先去休息,明天我一早派人去叫你起床。咱们一起去找知州。”

第二天,刘宠的确是晃醒的。即便是年轻人,刘宠也觉得浑身酸痛,这一路上的确把他折腾惨了。看着刘宠几乎是挣扎着爬起来,前来叫刘宠的勤务员叹道:“刘科长,你这可是累坏了。我听说你们两天跑了三百多里?”

“可不是。”刘宠觉得两条腿麻木的仿佛不是他自己的,忍不住苦笑道:“也不知道骑兵班的那些认怎么样了。”

“我看到他们今天派人来拿单据。跟没事人一样。”勤务员答道。

“啊?”刘宠呆住了。他本以为大家都是人,应该没多少差距。不过再想想,骑兵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要是都跟刘宠这样,这骑兵能靠得住么!

好在是年轻人,下地溜了一阵,就觉得腿还是酸痛,总算是能挪着走动。吃了勤务员带来了粥,刘宠就跟着勤务员前往济南知州的衙门。

到了之后,就见到处长已经到了,几人等了一阵,知州李杰的秘书就来带大家进去。参加会议的都是军人,大家的交流非常有感觉。非常简单的讲了刘宠的基本判断之后,李杰一看地图也就明白了。

“情报部门干得好!”李杰知州赞道。

刘宠看着这位三十来岁的知州,只是笑了笑。他此时并没有多少被称赞后的欢喜,而是心中忍不住有些嫉妒。三十来岁的知州,真可谓是前途无量。这样的军人都是在赵官家组建福建小朝廷之前就追随赵官家的那些人,实实在在的从龙之臣。便是有其他人的功劳和这帮人一样,赵官家也会更相信这些人的忠诚。

如果自己到了三十来岁,又能做到那个程度呢?能成为情报处的处长?或者是更进一步,回到情报总局去任职?但是不管怎么看,大概都做不到李杰的程度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有效的控制到咱们这边的灾民?”李杰直接询问起情报处的处长。

处长看来也有备而来,他立刻答道:“现在看的话,我等只能在禁止武器上做好准备。另外,那些人分散到各个村里,我觉得只怕会惹出事端。”

这是很容易就能想象出来的结果。如果村里的外来人口比本地人口还多,不出事才奇怪。而且那帮还都是灾民,他们铤而走险的可能很大。

李杰仔细思考了片刻。然后他看了看刘宠,明显是想看看刘宠有什么意见。刘宠虽然有想法,也有想说出来的冲动。但是他忍住了。回家探亲的时候,老爹刘景文并非只做了自我批评。除了对自己的起伏做了评价之外,刘景文还把刘家前辈的人生起伏给刘宠仔细讲了。还给刘宠做了一番如何做官,如果认识官僚体系以及人事关系的培训课。

根据刘景文所讲,这些课程都是考上进士之后,那些新科进士们的进士老师给他们讲述的课程。没考上进士的人没资格学习这些课程,里面都是官员们的人生积累。现在虽然进士科已经没有了,但是刘景文认为官僚体系并没有崩溃,这些前辈的血泪经验依旧有价值。

除了非常系统的给刘宠讲述了许多做官的道理。刘景文根据自己的观察,还给了儿子刘宠建议。现在刘宠在二十岁就是正科级干部,只要按部就班的向上走,成为官员只是早晚的事情,完全不需要急功近利。

多听,多看,干工作要勇于任事。不是自己的事情,就千万不要插嘴。年轻人容易冲动,别人一戳轰,就跟耐不住性子的小蛇一般跳出来。

刘宠感觉到了自己想显摆的冲动,觉得不妥,便回忆着老爹的教诲。眼前的人里面,如果李杰知州直接询问刘宠,刘宠当然应该回答。但是李杰知州没有明确表态,刘宠就应该跟在情报处处长后面。

“你才二十出头,以你的能耐,光是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有数不清的机会。而且专心干好自己的差事哪里那么容易,便是竭尽全力也未必能做到。不瞒你讲,当年面对大宋的局面,我是真的万念俱灰。我知道赵太尉建立了福州朝廷,但是我就觉得跑去之后又能如何。临安这边几十万禁军不照样挡不住蒙古兵。所以给我定个不坚定份子,我觉得朝廷没冤枉我。当年我但凡肯去一趟福州,哪怕只是点个卯,留个名,咱们家的局面就完全不同。所以你只用干好你该干的事情,天意就绝不会亏待你……”

刘宠回想着老爹那杜鹃啼血般的心里话,把自己这一路上的工作回忆一番,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其他就交给天意好了。

看刘宠很自然的沉默着,没有丝毫要发言的意思。李杰就没有开口问刘宠,他转头继续对处长说道:“可有最近关于匪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