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可靠的敌人(第2/3页)

不仅是近距离的马匹遭受这样的惊吓,距离比较远的马匹同样显露出更大的不安。这下阿术元帅想明白发生了什么,这些马匹都没停过如此激烈的炮声,被吓到了。不过它们毕竟是军马,经历的比较多,所以最初的时候并没有癫狂。而对面的赵嘉仁明显算计到了这些,他就进行了针对性准备。让蒙古骑兵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从骑兵们身上收回目光,阿术抬头看向对面的宋军。就见溃兵们此时已经穿过宋军阵列,消失在远处。阿术元帅试图用溃兵冲散宋军阵列的计划完全落空。

不仅如此,随着战鼓声,原本距离颇大的方阵竟然以整齐的步伐移动起来。没多久,松散的阵列就重新排成一个整齐的阵列。这支军队虽然数量只有三千人的模样,却是真正的精锐。

“包围他们。”阿术元帅下令。他手里有三万人马,按照十则围之的军事常识,他完全能够包围这支精锐。而且阿术元帅也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歼灭这支精锐。之前的那种垃圾宋军不管有多少,阿术元帅都有信心击败他们。然而这支精锐宋军却不是想消灭就能消灭的,需要非常好的时机才有消灭的可能。

阿术元帅能想到,赵嘉仁也想到了。对于自己和部下的生命,赵嘉仁是颇为重视的。今天已经是失算,即便赵嘉仁已经大大小看了民团的野战能力,事实证明赵嘉仁依旧高估了民团。若再傻乎乎的等下去,大概就会在野地里被蒙古重重包围。不等蒙古军包围,赵嘉仁就下令开始撤退。

等部队一完成收缩,赵嘉仁就把部队分成两轮,采取一队掩护一队的模式交错撤退。每一轮撤退都是以炮击来压住阵脚。这个阵列如果放在21世纪,中学生们最多一个月就能完全掌握。然而在我大宋,让部队能够使出这样的队列行进就花掉了两年时间。

而对面的蒙古军也挺配合,每挨一轮炮,蒙古步兵们的行进速度就慢上一分。五轮炮击之后,蒙古步兵们就只是远远配合着赵嘉仁的撤退进程。这让赵嘉仁忍不住腹诽,蒙古兵比大宋民团可靠谱多了。

至于骑兵,慌乱了一阵后也又进行狗急跳墙般的冲锋。赵嘉仁发射了巨声弹后,那帮蒙古马再次挺配合的癫狂起来。

最初看着两军的表演之时,阿术元帅还有些愤怒的表情。看着看着,他的脸色恢复了平静。优势时争先恐后的抢功,劣势的时候争先恐后的逃命,这才是军队的常见局面。即便是蒙古军也是如此。他从没想到有一支军队竟然能够如此从容的面对危机,在撤退的时候服从命令听指挥。看着赵嘉仁部队整齐的行动,元帅不得不怀疑这支宋军专门训练过这种所有军人都试图避免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经历,虽然之后发生的事情虽然也不合情理,阿术元帅却毫不感到惊讶啦。宋军井然有序的撤到河边,利用当地地形与河里的水军组成了一个防御体系。蒙古骑兵的马匹受到惊吓,没办法组织有效率的冲锋。蒙古步兵并没有宋军这么精锐,只是挨了几顿炮,就不肯发动冲锋。宋军主力就这么严守阵列,等到那些惊慌失措的民团全部上了船,这才从容登船。他们在天黑之前全部登船,船队轻松跳出蒙古军包围圈顺流而下。

阿术元帅并没有下达追击的死命令,当宋军的撤退阵型完成的时候,元帅就明白这场战斗自始至终都不存在让他围歼宋军的机会。元帅不解的只有一件事,既然有如此精锐的部队,赵嘉仁为何还要带了那些一触即溃的垃圾上阵。

等回到大营已经是深夜,伯颜大元帅在阿术的大帐里面铺了个行军床,在上面睡着。见阿术回来,侍卫连忙叫醒伯颜。两人对立而坐,伯颜问道:“可有好消息?”

阿术被这个问题逗乐了,他笑答:“我这一路上想了好几遍,今天之事若是再来一次,我也只能打的和现在一样。”这话其实是伯颜转述的戈尔滕万户的战后总结,阿术元帅对此印象深刻,于是就拿来用。

伯颜没笑,他接下来询问了今天的战况与战果。蒙古军在战况上大概能用一直处于优势来形容。然而战果上可就不好说了,因为想趋势宋军冲乱自家军阵阵脚,蒙古军并没有对民团大肆杀戮。从战斗大概查看的民团死者以及被俘人员,总数大概有六七百。

然而蒙古兵被炮击致死的就超过300人,受伤的也有200多人,总数竟然与民团的损失相差无几。至于赵嘉仁的中军也许有死伤,可他们将死伤者都带走了。战场上除了那些打向蒙古军的炮弹之外,赵嘉仁的中军连根毛都没给阿术留下。

蒙古军是当天晚上就进行战后总结。宋军走的路比较多,加上整体上战败,要处理的麻烦事更多,所以当晚没进行总结。第二天早上,赵嘉仁准备召开会议,对昨天宝贵的作战经验进行总结讨论。结果苗再成带着一些民团头领来到赵嘉仁的大帐前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