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挖墙脚能手(第2/3页)

心情最后还是平复下来,贾似道打开了赵嘉仁的信。信里面的内容倒是没有特别出任意料的地方。赵嘉仁只是表示他想继续做福州知州,毕竟他一直希望能够对左翼军做出改革,为正在进行的战争做准备。如果贾似道不答应的话,赵嘉仁觉得他可以什么官都不做。

至于庆元府,赵嘉仁表示那地方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每年值十万贯的棉花,所以他是不可能把业务扩展到庆元府。不过贾似道若是能接受一个月增加一万贯的条件,赵嘉仁可以把经营扩大到庆元府。并且让庆元府足额提供上缴的公田粮食。

把赵嘉仁的信撂在桌上,贾似道觉得自己的心思有些活络起来。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庆元府完不成公田改革应该缴纳的粮食。庆元府每年上缴的税收也没有十二万贯铜钱。如果赵嘉仁真的能够让嘉兴府与庆元府成为稳定的钱粮来源地,对于贾似道也未尝不是好事。此时正是战争阶段,即便想收拾赵嘉仁,也得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说。

想到这些,贾似道倒也开始心平气和起来。上一次蒙古南侵失败之后,贾似道趁着战争结束之后的空闲解决了多少政敌。那个数量他也数不清啦。只要此次战争结束,贾似道就可以腾出手来慢悠悠的收拾赵嘉仁。现在就让赵嘉仁努力为战争做贡献吧。

于是贾似道口授了一封信,不仅是庆元府,包括姑苏也可以让赵嘉仁去经营。不过代价就是将三地的公田要缴纳的粮食总量增加五成。而棉务的钱,赵嘉仁一个月要多交五万贯。

一个月后,贾似道接到了一封措辞非常不温和的信。信的内容不长,大意就是‘若是这么搞,贾似道爱找谁干就找谁干。反正赵嘉仁是不伺候了。’

两边的拉锯进行到七月,最后贾似道还是妥协了。双方最终以每个月增加一万五千贯,确保嘉兴府、庆元府、苏州府三地公田粮食供应。对这样的协议,徐远志完全无法理解。他当即就询问赵嘉仁为何要与贾似道签署这么一个协议。

“庆元府倒也罢了,好歹还能整顿土地。姑苏那地方的地主们关系盘根错节,赵知州你就算是让司马考去姑苏,只怕也没办法安抚当地。”说完了自己的看法,徐远志盯着赵嘉仁,等着他给出一个合理的回答。

“我想介入姑苏的目的并非是当地的土地。贾似道对我提防的很,当然不会让我在姑苏为所欲为。然而姑苏当地地主士绅如此怨恨贾似道,又加上土地受损。他们手里的钱总是需要一个去处吧。姑苏素来富裕,他们手里钱只要有三成能投到我们这里,那是何等局面。”赵嘉仁爽快的给了徐远志一个回答。

徐远志登时无语了,他知道赵嘉仁的思路素来天马行空,却没想到能跳脱到如此地步。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赵嘉仁倒是充分利用了当地人对公田改革的反弹。在嘉兴如此,在庆元府如此,在姑苏亦是如此。

身为姑苏当地人,司马考就被委以重任。大宋的进士们不仅代表他们的学问足以经过考试,只要考上进士,就是当地有足够影响力的人物。大宋的进士们起起伏伏,这都是常态。只要能考上进士,就已经属于地方上不容忽视的存在。

所以司马考回到姑苏的时候并没有因为他被迫致仕而遭到白眼,因为公田改革的结果,贾似道在姑苏的名声太糟糕。得知司马考遭到贾似道的迫害,对他的认同度反倒是一飞冲天。

很快,在司马考的老宅就召开了一场宴会。众人本以为宴会上将是传统的一道道菜上个不停,没想到宴席竟然非常简单。一些不知名的肉脯摆在桌上,四人一桌,桌中央放了一个铜锅,锅下面也不知道点了什么,只能看到浅蓝色的火焰。锅里面是些白色的玩意,看着很是粘稠。除此之外,桌上还摆了有不少水果,其中一种红艳艳的果子大家从来没见过。

随着锅里的白色东西逐渐加热,一股香甜的味道散发出来。这味道里面有种奶香,还有些甜甜的感觉。

司马考对众人说道:“诸位,这是奶酪火锅。大家不用客气,喜欢什么水果,就直接夹了,在里面蘸了奶酪来吃。”

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玩意,觉得心里面也没有谱,尝试着按照司马考说的做。等到满口香浓散发开,众人登时都被这味道迷住了。没人不喜欢甜食,区别只在于甜度和甜味而已。对于大宋的人们,这种精处理的奶制品中添加了足量白糖,足以让食客们生出欣快感。

奶酪火锅就是用水果,面包片等蘸了融化的奶酪来吃。七月,水果虽然已经上市,然而果子酸味还比较重。有甜奶酪配合,被弱化的酸味反倒更加促进食欲了。

至于牛肉干与朗姆酒同样得到了大多数姑苏人的认同,这一顿饭下来,众人都觉得吃出了真正的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