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吃吃吃(第2/3页)

南瓜饭很快就做好,不管是男女老幼,都很喜欢这种甜甜的食物。特别是有嚼头的南瓜饼,更得到了普遍的赞赏。不用特别交代,大宋劳动人民就自发的留下了种子,等着明年继续种植。

到了九月,棉花也可以采摘了。吃过了番茄与南瓜之后,李伯玉亲自到种植了扶桑绵的试验田去查看。此时的棉花并没有经过新品种培育,所以普遍都有一米多两米高。据说在特带地区,有些棉花能长到六米高。摘棉花的工人各个仰着头,干了没多久就满头是汗。

因为自己搞过豆子的培育,赵嘉信很遗憾的看到棉田中并没有出现变异的矮个棉花植株。当然,赵嘉信也没有特别遗憾,因为赵嘉仁表示此次航行只是个开始,航路既然已经打通,以后他每年都会派遣船只到扶桑大陆去。只要去的勤,想来是可以遇到矮个植株的。

采摘下来的扶桑绵与本地种植的棉花一比,李伯玉这种大外行也看出了些端倪,他迟疑地问道:“扶桑绵看着好像比松江棉更长点吧。”

听了李知州的评价,赵嘉信只是笑了笑。身为农业专家,赵嘉信真的不想去评价李知州的观察力。他只是下令把采摘的棉花处理好,准备送去福州。

没过太久,试验田的棉花与其他的棉花一起装船送到了福州。学医的人都不会对药棉陌生,赵嘉仁倒是知道药棉必须用短绒棉,也就是所谓的‘印度棉’。这种棉花虽然不适合纺纱,却非常适合当药棉。

把扶桑绵与印度棉一对比,赵嘉仁就豁然开朗来。这岂止是‘更长点’,而是长了几乎一倍。赵嘉信这几年进行了良种筛选,已经尽可能的挑选绒毛比较长的棉花进行栽培。然而基因却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突变的,可那些优选棉花的棉绒也不过是半寸。然而扶桑绵还没有经过挑选,棉绒长度就超过一寸,整个棉花的花朵也比本地的棉花要大许多。赵嘉仁确定扶桑绵纺出来的布匹定然要比之前的布好太多。而且赵嘉仁也终于明白为啥当年拥有印度的英国人坚持要购买美国南方的棉花。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

看到成果,赵嘉仁很开心的表示想请大家吃饭。当他询问众人想吃什么,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举止都未免有些扭捏。赵嘉仁不解地问道:“想吃什么就说,这般不干脆是为了哪般?”

干事长袁弘杰鼓起勇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知州,我想吃麻辣火锅!”

这话一出,不少干部都忍不住讪笑起来。赵嘉仁则是忍不住好笑。前往北美扶桑的船队只是想按照赵嘉仁提供的航海路线顺风顺水的赶回故乡,在搜集作物方面并不认真。即便如此,辣椒也是弄到许多。

赵嘉仁也终于吃上了无比怀念的麻辣火锅。牛肉、花椒、姜末、辣椒,经过烹煮后的火锅底料吃起来真的超爽。然而第一次吃这玩意的部下们纷纷表示难以接受如此刺激的食物。赵嘉仁对福建火锅的印象是牛肉火锅,那些肉很嫩,在锅里只用涮9秒即可。而且中国吃辣的地方实在潮湿的地区,譬如云贵、湖南、四川。赵嘉仁觉得福建的人等并不热衷也是能理解的。然而干部们的表现让赵嘉仁觉得麻辣火锅能够在全国流行并非没有理由。

“那些底料也没用完,今天正好请大家吃麻辣火锅!”赵嘉仁爽快地说道。听到这些,一众人等忍不住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虽然没有新鲜牛肉,鸭肠、胗花、小鱼、鸡肉丸倒是都有。只要把这些放进火锅里涮一下,出来就是令人赞叹的美味。大家不仅吃,还询问各种菜色都是什么,是怎么加工的。等到一些粉红的玩意送上来的时候,那些在吃方面见多识广的家伙也完全看不出这到底是什么。

放进火锅涮了一番,众人把这些吃进嘴里的时候不禁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这些粉红色的玩意吃着像是肉,但是和肉又大大不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看着众人吃午餐肉的表情,赵嘉仁心里面偷着乐。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冬天很喜欢和母亲用砂锅炖菜,里面放上一大块午餐肉。在吃烦之前,赵嘉仁觉得午餐肉比起大块的猪肉好吃的多。

“这东西怎么像是鱼豆腐?”有人发表了饕客才能讲出的话。此言一出,众人都觉得找出了关键。赵嘉仁自己也不得不佩服大吃货帝国国民的素质。午餐肉某种意义上的确和鱼豆腐挺类似的。

挥挥手,赵嘉仁让服务员端进来一些玉米。必须说,这些玉米明显没有21世纪的优质玉米那么好。不过赵嘉仁相信中国人民的能力,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把育种的科学方法教授出去。

玉米都是煮好的,每个人分到一个。啃了几口之后,众人觉得能接受玉米的味道。然后赵嘉仁稍微介绍了一下用玉米淀粉混打碎的肉压制成块,这就是粉红色玩意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