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承担棉务(上)(第2/3页)

司马考一面觉得这么做的家伙真的很无聊,却又忍不住赞叹这厮竟然能蹦这么高。他此时只能拖着酸痛的身体走动,别说蹦这么高,大概是蹦都蹦不起来。

侍妾扶着司马考的同时热切的左看右看,最后忍不住说道:“官人……这房子倒是不错。”

“嗯。”司马考也觉得不错。光从用地面积上评价,每一栋小楼只占了六十平方的样子。可这是三层楼,整个建筑面积就大大超过。特别是三楼,不仅通透,一楼那种湿热在这里变成了清爽。司马考觉得自己要是有了这么一栋楼,一定要把三楼当做自己的书房。只要想象在这里读书就会生出非常美好的感觉。

从楼里面下来,司马考看着宽阔的土路两边一排排一栋栋这种建筑,他开始觉得自己到嘉兴府那边搞棉务也许是吃了亏。赵嘉仁已经掏钱买下了整个马尾的土地,这些楼却不是赵嘉仁一个人住,而是要给马尾船厂的人员住,给马尾各种工厂的人员住,给马尾学校的人员住,连制砖厂的员工都能住这里。在这种好日子即将开始的现在,司马考却得搬走。这也太让人伤心啦。

休息了一天,司马考觉得身上的酸痛好像有些加重的意思。好在赵嘉仁并没有让司马考继续劳作,而是把一些放到工地上的干部组织起来搞培训。他们都干了不少岗位,此次培训就是让这些人全面了解建设背后的各个环节。

讲了三天课,第四天一开始上台的就是赵嘉仁,他直抒胸臆,“我要在华亭县建一座马尾这样的新城。”

南宋的嘉兴府相当于20世纪的上海加上嘉兴市,这一片土地属于中国的精华地区。赵嘉仁觉得有必要对这一片地区进行开发。

“我们不仅要在华亭县开辟农田,我们还要在华亭县开设造船厂,修船厂,建设码头,在华亭县开办各种工厂,还要开办学校。马尾有今天,靠的就是船厂和工厂,学校。我认为在华亭县也能办到。”

司马考的第一感觉是赵嘉仁疯了。如果只是在华亭县搞棉花种植,那自然没问题。但是赵嘉仁的计划就要在华亭县投入非常大的资金。贾似道岂是好相与的,这位左丞相大概没有能力把手伸到福建来,却完全有能力把手伸到距离临安没多远的嘉兴府。

但是转念一想,司马考发觉自己有了一个认同赵嘉仁的理由。如果能够这么搞的话,至少可以在华亭县修建这种三层楼。不得不离开马尾的司马考就真的没什么好遗憾了。

培训也是干五天休息一天,司马考正准备去看看房子的时候,他师叔徐远志到了司马考这里。司马考不想待在屋里,就邀请师叔徐远志一起前去看楼。说话可没必要非待在屋里不可。

徐远志爽快的接受了司马考的邀请,两人边走边谈。徐远志开口叹道:“贾似道全力推动公田改革,手段非常激烈!”

司马考只是听,却不开口。他本人对贾似道非常怨恨,以至于懒得去批评贾似道。

“你此去嘉兴府,若是能好好的做棉务,也许能让贾似道不要再干的更过份。”徐远志用一种勉励的口吻说道。

还有这么一说?司马考心里面翻腾起来。他最初去嘉兴府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和贾似道的关系,这件事在司马考看来是自己和赵嘉仁之间的问题。然而经徐远志这么一提醒,司马考才发现若是他干得好,赵嘉仁大概可以受益,不过最大的受益者搞不好就是贾似道。毕竟赵嘉仁的这个棉务每年要给贾似道缴纳一百万贯铜钱。

大宋禁军薪水是一年36贯,可这36贯到底是交钞或者是铜钱的区别很大。就按照10万野战军来计算,每年的薪水就是360万贯铜钱。能拿到这样收入的禁军都是精锐,有了这样精锐的贾似道根本不愁功劳。

到了此时,司马考突然发了一种可能,他所厌恶的贾似道也许真的有成功的可能。这种认知让司马考心情猛然跌落,他站在原地连走都不想继续向前走。

徐远志看着自己的师侄,脸上没表情,心里面却是非常遗憾。找司马考谈话是赵嘉仁的意思,赵嘉仁担心司马考万一干到半截的时候发现他在给贾似道效力。到时候就不好说发生了什么。明着给司马考讲,大概会给司马考造成看不起他的感觉,于是就请徐远志前来说服司马考。现在看,司马考对贾似道的敌视之强,某种意义上甚至呈现主导的局面了。

“我等毕竟是大宋进士,哪怕是与贾似道不共戴天,却也不能对大宋弃若敝履。”徐远志劝道。

司马考也不说话,而是选择转头就走。以他的聪明,此时已经明白徐远志讲话的原因并不是想抨击贾似道,而是警告司马考不要做错选择。这样的举动让司马考感受到了强烈的屈辱感。首先,他知道他的师叔不放心他。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司马考发现他师叔其实没有看错。得知贾似道能从棉务中得到巨大好处的时候,司马考的第一念头就是‘想办法毁了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