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新制度的诞生……(第3/3页)

皇帝一行从齐鲁进到淮南,沿途路上的三个供给商,便没有一个犯错的。虽然鬼都明白,那三人是宁可赔本也不会短了御驾供给的。

这一趟买卖虽然劳心费力且还不会赚到钱,甚至还要向里头倒贴一大笔钱,可商人得到了梦寐已久的荣誉,得到了叫人另眼相看的社会地位,这是他们平时花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

大封建还未开始,“国士”这一爵位还没掉价。商人花钱买荣誉的门路且还没有开启。如此,这为陆皇帝做承包商的荣耀就很招惹眼球了。头上沾了一层天子光环的。

陆皇帝同样也省了钱财,这是一个双赢模式。

不提这个,就说陆皇帝为何要开启‘招标承包’模式?

这全国上下的工程那般的多,只靠劳动改造,如何能成?并且这种制度也只能通行一时,待到天下太平,国家安泰时候,那里还有那般多的劳改犯呢?

再思之官场贪腐之事,那豆腐渣工程可不止限于20世纪末,明清时候更是数之不尽。他就记得上辈子看过的一帖子说,清朝中后期时,黄淮河工耗费浩大,寻常年景亦费有数百万之巨。但如此巨款真被应用在河防上的怕是十之二三。

帖子里还有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事例,现在想来,并不见得就是真的,但对陆皇帝的影响却是巨大。

尤其是沪港工地上的劳改犯连连报缺后,更叫他清醒的认识到了‘劳改犯’这一政策的不足。陆皇帝如是便生出了将工部从“天下第一建筑公司”变成单纯的工程监督质检单位的想法。

这次的招标承包就是他进行的第一次尝试。

固然不能真的一劳永逸的解决工程贪腐问题,但只要制度缜密,总是能好得多的。至少比单纯的靠劳改犯要靠谱的多。

此事已经在江南传的沸沸扬扬了。很多人都在谈论,因为这种模式不但新颖,更叫商人们觉得有利可图。费萨尔就听了一耳朵的招标招标,很新鲜,也很觉得振奋。而这些事儿,他在广州根本就不曾听闻。

广州固然富裕,也有许多的番商生长生活在那里,但它距离中国的政治中心真的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