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不测之祸(第3/3页)

最终司马睿听信了刘、刁二人之言,这才急忙派人去捕拿庾亮。

实话说,刘、刁二人所进确实是忠言,即便不是为国家社稷考虑,也是为司马睿自身考虑。因为司马睿在身份上的先天不足,当时江左罕有士人会想着任由江北打成一锅粥,我只八风不动,要在江南新立一位天子的,多数人只是想为家族保有一片尚算太平的居处而已。正是因为司马睿宽厚,乃至于软弱,所以才适合做门阀的共主。

其中刘隗、刁协,因为本身家族势力不强,在政治理念上还是偏向于皇权大一统的,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在拥立了司马睿之后,就劝其行法家之道,巩固皇权,制压门阀势力。只因门阀势大,而刘、刁二人又不擅长团结友朋,才导致四下皆敌,最终王敦起兵东向,刁协遇害,刘隗投赵。

王敦取胜的最直接原因,其实正是司马睿软弱个性使然,刘、刁建议他尽诛在建康的王氏族人,他却不肯听从——刘、刁之败,其实王导乃至庾亮都是乐见其成的,则有这些大族在建康,或明或暗地做内应,官兵又焉有不败之理啊?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虽然司马睿尚未登基,刘隗、刁协也没能执江左之政,但他们对王导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却已然心生出了反感。江左应该是朝廷的,至不济也该是诸侯王的,什么时候轮到门阀来主掌政权了?而且王氏势力过大,王导实执建康之政,王敦重兵在手,虎踞上游,无论对于国家社稷,还是建康政权,乃至司马睿本人,都绝非好事。故此他们才趁机攻讦庾亮,想要先斩断王导的一根臂膀。

随即刘隗便奉命北渡,前往长安,游说执政的裴该等公卿去了。庾亮被捕下狱,经过王导、周顗等人反复规劝司马睿,这才终于得到赦免,但被罢职,勒令归家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