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称藩(第2/3页)

马扩说:“唐明皇幸蜀,太子监国,等到太子即位,乃册唐明皇为太上皇。祸乱既定,遂迎接唐明皇还京,此是君臣父子之道。贵朝九大王登基,并非委托,乃是自立,他又贬削天祚帝为湘阴王,这哪里像古人之所为?假师求救,当在至诚,包胥泣秦,孔明赴吴,皆竭尽诚意。如此求救,则邻国能不相应?可贵朝未尝派出一名信使来我大宋,本朝虽有哀怜之心,可无所施设。今日大兵压境,只在旦夕,祸福存亡,贵朝君臣自裁可也!至于李衍,与贵朝女真人无二,乃乱臣贼子,担心我朝将其剿灭,遂逃窜到了云地,目前我朝大军还在围剿其残部,你们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我朝京东西路水泊梁山查看,所以,李衍所行之事,皆非我朝授意,与我朝亦无关,但有机会,我朝必出大军将其彻底剿灭。”

李衍的跟脚,北辽也多少知道一些,他们的确是将李衍当成了宋朝的女真人,因此,萧夔被马扩说得哑口无言,唯唯而退。

接下来几日,北辽的官员一直在商量如何应对马扩来使一事?

与此同时,马扩也被软禁了起来。

这天,萧夔来请马扩。

马扩问:“去何地?”

萧夔道:“去了马宣赞便知道了。”

马扩听言,也不再多问。

不多时,马扩便随萧夔来到了位于燕京西南角的皇城。

在一座大殿门外,萧夔对马扩说:“马宣赞准备行朝拜之礼吧。”

马扩很严肃地问:“为何要朝拜?”

萧夔默然不答。

马扩暗自打定主意,绝不给耶律淳行朝拜之礼。

马扩知道,他这么做有可能会他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身为使臣,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如果他给耶律淳行朝拜大礼,那就等于大宋承认其登基合法有效,这对大宋是非常不利的。

马扩走进大殿,只见大殿中空寂无一人,而大殿正中间摆放着一具古朴的香案,香案上有烛台和香炉,炉内香烟袅袅芬芳绕梁,香案下放着一块古旧的虎皮拜褥。

马扩感到一头雾水,他不知道耶律淳到底要搞什么仪式?

正在马扩思量之时,只见两个身穿窄袖长袍脚蹬长筒皮靴的契丹少女举着两幅画轴从大厅侧门走了进来。

来到香案前,两个契丹少女面朝马扩,表情肃穆,然后慢慢将画轴展开。

马扩定睛一看,诧异莫名,原来那是宋真宗和宋仁宗皇帝的御容画像。

马扩赶紧上前,然后从香案上拈起三支香,跪在拜褥上朝拜。

马扩礼毕,那两个契丹少女默默地将画像卷起来,然后缓缓地走了出去。

马扩明白,耶律淳这是在告诉他,辽国很敬重大宋的这两位皇帝。

不久,从侧门缓缓走进来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一脸庄严地对马扩说:“鄙人乃陛下的译者。陛下龙体欠安,不能接见使者,还请使者见谅。有几句话,陛下令我说给使者听……陛下说,两朝讲好,百年有余,忽而宋朝逾盟,以兵临境,曾不畏天乎?自古违誓,国祚不长。”

马扩先施一礼,然后才道:“两朝和好百年,万民有幸。可是,辽主尚在,九大王为何擅自登基为帝?为何将辽主废为湘阴王?我朝皇帝与辽主有兄弟情谊,难道不能兴兵问询一下吗?”

译者默然不语,小步退出。

不一会儿,译者捧着几份文书又回到大厅,然对马扩说:“这是贵朝真宗、仁宗皇帝与我朝昭圣皇帝誓书,陛下令我念给使者听。”

马扩一愣,没想到耶律淳会出这一招。

真宗在景德元年与辽国在澶州签订了这个和平盟约,从那以后,宋国开始用岁币换取北方边境的和平。

对于这份盟约,宋朝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认为,这是宋人的屈辱,靠年年纳贡才换取到了和平。

另一种则认为,用这么小的代价,换取北方边境的和平,是大善。

虽然军人出身的马扩,更倾向于前者,但他也不否认后者。

译者读完誓书,见马扩似乎沉浸在其中,悄然退去。

不多时,萧夔从侧门走进来,说:“听完誓书,马宣赞作何感想?你朝君臣忍心违约吗?”

马扩沉默了一下,然后道:“我朝并非违约,倒是你们不该另立新君,辽主逃难在夹山,你们不仅不派兵前去接应,反而将其废掉,这岂不是自乱朝纲?再说,李衍已经占据山后,女真人也陈兵于关外,燕京危在旦夕,我军临边,目的并不是与你们开战,而是替辽主抱不平,救燕地百姓于水火,如此,怎能说我朝违约?”

萧夔道:“马宣赞的好口才,萧某领教了……陛下龙体欠安,不能亲自接见你,我朝将派秘书郎王介儒与你同去雄州,面见童宣抚商量两家和平共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