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西军(第2/2页)

所以,种师道毅然作出决定,让熙河路经略使姚古统率各军区酌留的部队共三万人留守,全面负责西北的防务,同时也给西军留下点种子,毕竟,这是国战,谁又敢保证他们这些出征之人一定还能回来?

姚古本来就懒着出动,又不愿意受种师道节制,这一决定,完全符合他的心愿。

倒是姚古的儿子姚平仲一向以勇锐自任,坚决要求去前线作战。

种师道满足了姚平仲的要求,让他率领熙河军一万人赶赴河北。

熙河路距离河北最远,种师道估计这拨人马要最后才能到达前线,因此,种师道把它作为后军,给了他接应全军的任务,实际上是想让熙河军做全军的总预备队。

种师中率领所部秦凤军,刘延庆率领其余的环庆军和鄜廷军分别作为左、右两军,比杨可世晚些出发。

种师道自己带领统帅部和余下来的泾原军作为中军。

考虑到大军出发了之后,粮草辎重以及其他军需物资的供应与补充势必要和朝廷及地方上的转运部门打交道,种师道特意委派了童贯的亲戚王渊和童贯的爱将辛企宗为护粮将——名为护粮,实际上,种师道是要利用他们跟童贯的关系,使全军的军需供应得到保证。

由于出征日期过于匆促,从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实际困难,导致将士们怨声载道。

又由于某些命令下得不当,有的相互抵触,有的前后矛盾,从而造成某些人或某些部队之间冲突不断。

总之,是出师不利,大多数将士都带着消极甚至是抵触的情绪。

说白了,西军在西北待得太久太久太久了,他们已经将这片土地当成了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他们的家小、有他们的眷恋,因此,在这里怎么打都行,死也行,只要不出去就好,再加上有环庆军和鄜延军出去之后就再也回不来的例子在,所以他们跟这支军队的统帅种师道一样不愿意去河北打仗。

尽管如此,这支军队节制有素的纪律还是把各种消极因素统统都克服了,接到种师道的命令之后,各部队尽快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并且一般都能够按照命令中规定得十分匆促的日程准时向前线出发。

已经沉寂了三年之久的八万西军,带着对西北深深的眷恋,穿过广阔无垠的西北原野,穿过山区,向河北前线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