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百态(第2/2页)

看来这次是真被打疼了,国书写的情真意切,认错态度极其端正,使节老大岁数了哭得那叫一个凄惨。说是西平府、顺州、怀州加上兴庆府,只要是靠着黄河边的城市就能看到河里飘着的人头。

大白天的就阴风惨惨,到了晚上全是哀嚎,那些士兵死不瞑目,化作了厉鬼久久不愿离去。各城的寺庙全都连轴转在河边做法事,黄河水都没人敢喝了。

此等人间悲剧有伤天和,西夏朝廷愿意化干戈为玉帛向大宋投降,所有条件都可以谈,只恳求天朝上国赶紧把新军撤走,别再肆意屠杀西夏军民了。

撤还是不撤,这事儿又在朝堂里吵成了一锅粥。一部分朝臣认为打胜仗是好事儿,但屠城太残暴,应该下诏申斥。可是兵不能撤,至少在两国谈完之前不能撤。西夏向来反复无常,不是君子,就不能以君子待之。

一部分朝臣觉得不管人家是不是君子,咱不能丢了圣人教化。兵必须撤,凉王和齐王必须严惩,此例不能开。

还有一部分朝臣认为不光不能撤兵,还得让永兴军路一起出兵夹击,趁它病要他命。大宋不缺这么一个首鼠两端的属国,但却怕多一个喂不熟的白眼狼。

三拨人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候皇帝就是最后的砝码了,他支持哪方意见哪方就是最终决定。

赵颢的血压就又上去了,撤兵他是真想,但不敢。放这么一群虎狼之兵回来还有命当皇帝吗?这次总不能再让王诜就地解除兵权了吧,就算豁出去不要脸这么做了,王诜和赵佣会听话吗?

他们为啥没马上班师回朝找自己算账目前还不清楚,但绝不会糊涂到啥都没意识的程度。这种事儿就算让个厢役里混得最不咋地指挥使碰上也能咂摸出几分味道来,就算齐王没经验,那不是还有凉王呢。

不撤兵吧,也不合适。以凉王的练兵速度,这仗要是再打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不是一万新军了,想一想就头晕。

而且不撤兵吧,西夏人很可能倒向辽国。虽说现在辽国国内也乱的很,可也不得不防,平白多了一个帮手对大宋也很不利。

朝堂上拿不定主意,私下里也有些人惶惶不可终日。蔡京怕啊,生怕不撤兵让凉王和齐王打进兴庆府抓到西夏官员,就得把自己私下倒卖兵甲、输送工匠的事儿倒腾出来。

那个冒充商人的远房表亲已经处理了,可有些事儿禁不住查。一旦追到大名府监使头上,自己就在劫难逃了。早知道这份钱这么烫手,就不该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