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澜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后手谋淮西(第2/3页)

想到这里,岳冷秋背脊寒意直冒,不小心整个荆襄会战说不定会变盘,忙说道:“当务之急,应当调兵东返,北击厉山之敌,对招降之事不予认同!宁可放叶济罗荣北逃,也断不能叫董原坐大!断不能叫董原有与胡虏勾结的机会!我立即手书一封,叫人给涡阳陶春送去,揭董原之谋。”

林缚看了岳冷秋一眼,见他神色诚挚,不似有伪。岳冷秋不知内情,就摆在明面上的局势,他此时的建议最是合适。而陶春此时虽给董原削弱,但手下三万兵马,应该还有半数能叫他直接掌握着。岳冷秋出面拉拢陶春,应能比别人更有说服力。

左承幕心里一叹,心想岳冷秋也终是明白董原玩的不过是权谋,实成不了大势,也劝林缚道:“欲北伐,必先拔淮西!”

他与岳冷秋的建议一样,宁可放过叶济罗荣,也不能叫董原有坐大的可能。

这不是仅仅是厉山五六万降兵的问题,还涉及到对淮山北脉的控制权。一旦叫董原控制淮山北脉,他就可以南出淮山,兵锋直接襄樊、随州,而燕胡甚至可以占据南阳盆地不退,与淮西东西呼应。淮东从襄樊到随州都要部署重兵防御,压力将极大。

反过来,淮东军将淮山北脉控制在手里,从随州对信阳,从庐州对寿州,都将保持战略上的优势,董原就必然要老实得多,不敢明目张胆的跟燕胡勾结。

没有董原的策应,就算叶济罗荣将西岸的兵马都带出去,也没有能力再守南阳。燕胡要守南阳,面临淮东的重兵,少于十万兵力则守不住,而十万重兵屯于南阳与淮东长期对峙,补给线对燕胡来说则太长了。

在董原有可能与燕胡暗中媾和之际,争夺对淮山北脉的控制,要优先于追歼燕胡在汉水西岸的兵马。

再说董原野心勃勃,一旦叫钟嵘等降将投顺成为事实,他的手里兵马增至十七八万,从淮山北脉进窥荆襄腹地,也将使淮东军没有可能全力去追歼燕胡在汉水西岸的兵马。即使放过叶济罗荣北逃,不过天下大势已尽在淮东之手,在北伐之前,先将淮西势力扫清,才是正招。

“欲北伐,必先除淮西。”林缚站起来,哈哈一笑,说道:“岳相、左相所言,真是良策啊!”

高宗庭在旁笑道:“董原急着扑上去抢食,却忘了要将自己的屁股保护好,岳相、左相莫要太担心……”

董原与燕胡暗中媾和,林缚与高宗庭应该是最震怒的人,但见林缚与高宗庭神色镇定,甚至还有看着董原入彀后的欣喜,岳冷秋恍然明白过来,说道:“原来枢密使早有后手,敢问何策?”

左承幕也是叫罗献成遇刺身死,随州军将皆降淮西的消息吓住,没想到林缚藏有后手。

林缚走到长案之后,拿起炭笔,指着悬挂在北面墙壁上的地图,说道:“董原为了使随州在厉山以及淮山北麓的敌兵没有投降淮东的可能,他将淮西在平昌关、罗山、潢川以及东到寿州南的兵马悉数南调,集中到光山以西。此时在肖魁安在正阳有万余兵马,远在淮西最西,陶春在涡阳有三万兵,在淮河以北,董原任命丁知儒为寿州留守,实际其在寿州、濠州以及泗州的驻兵已不足一万,而分散于诸城。这一万兵马犹重于泗州,看来董原还是有意防淮东在徐泗之兵无故进入泗州。其在硖石山大营的守军不足两千,其在寿州城的守军还不足两千。既然董原不晓得守寿州的重要性,我已给宁凤军指挥宁则臣下了一道枢密院令,着他率部接管寿州防务!”

林缚在信阳城与寿州之间画了一道长线,仿佛一道闪电,刺目的浮现在地图上!

岳冷秋背脊升起更寒的凉意,虽说他心里已经没有跟林缚相争之意,乍知林缚对董原的后手,心里也直叫好毒!

以厉山降兵为饵,将董原在淮西腹地的兵力悉数诱出,再使宁则臣直接从信阳出兵奔袭兵力空虚的寿州腹地。

从信阳城到寿州城,先出浉河,再入淮水,一路都是宽敞的顺流大河。淮东只要在信阳城附近提前备好足够多的船只,六百里水路,最多两天就能直接奔袭到寿州城下,比从下游山阳逆流往寿州运兵奔袭要快得多。

而且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就让董原来不及做任何的防备,最多叫丁知儒将硖石山大营的兵马调入寿州城,那只有不到四千守兵而已。而董原率嫡系主力全部从光山县以西,以南地区集结后再回援寿州,则至少要七八天的时间。

在宁则臣所携来枢密令之前,丁知儒退出寿州城则罢,若不退,宁则臣则直接以丁知儒违抗枢密院令攻打寿州、硖石山,丁知儒能守到董原率嫡系主力回援吗?

董原回援寿州,一是来不及,二是要冒着直接造反的风险。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董原能打赢了,能守住淮西的地盘,哪怕守住寿州几个关键城池,在帝室一系大臣的疯狂支持下,还能有拨正平反,打嘴仗的机会。要是董原没能夺回寿州,一个与胡虏勾结反贼的罪名他死活都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