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第2/6页)

袁公出马一个顶俩

武昌起义爆发,全国都震惊。住在洹上村的袁世凯自然也听说了,清廷大多数官员听到武昌革命的消息既感到震撼又感到害怕,唯独袁世凯脸上浮上一丝微笑,他明白自己出山的机会到了。

刚开始的时候,清廷的很多官员还认为造反的不过是一小撮乌合之众,只要随便派个人去镇压,这些造反的人就会一哄而散。有很多人请教袁世凯当时的时局,袁世凯笑着说:“瑞澂和张彪不过是两个外强中干的人物,指望他们平定叛乱不可能。摄政王载沣更是眼高手低,根本不可能稳住局面。这些革命党人绝非一些乌合之众,要拿下他们绝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人建议说:“眼下这种形势,非袁公出山不可了。”

袁世凯听了,笑了,但是他很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绝对不可以轻举妄动,非常时期更要镇定。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就在家里等,他知道肯定会有人来找自己。清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北洋军,但北洋军除了袁世凯谁也指挥不了。

果然,这次朝野上下一片呼声,请求让袁世凯出山,载沣犹豫不决。他对袁世凯可谓是反感到极点,害怕到极点。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大哥,他磨破嘴皮子请袁世凯出山,但载沣无动于衷。连满人军机大臣那桐都请求载沣让袁世凯出马,那桐是满人,对袁世凯没有好感,但他也认为现在除了袁世凯,无人能挽狂澜于既倒。

那桐对载沣说:“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现在如果不起用袁世凯的话,我大清只怕有亡国的危险。”

载沣气得浑身发抖,骂道:“连你也替袁世凯说话。”

那桐说:“臣不是替袁世凯说话,是替大清着想。”

载沣虽然愤怒,却又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载沣认真想了想,几天后召见奕劻和那桐,纠结地说:“如果真的起用袁世凯,你们敢保证他没有异心吗?”

奕劻拍着胸脯说:“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袁世凯这个人绝对没有异心。”

听叔叔这样说,载沣也只好起用袁世凯。听说载沣要用袁世凯,恭亲王溥伟急了,他找到载沣说:“皇叔,你用袁世凯,这是引狼入室啊!”

载沣痛苦地说:“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我何尝不知道袁世凯是匹狼,但前狼后虎,袁世凯好歹名义上算是我们大清国的奴才,他虽然危险,毕竟比革命党人要好些。”

溥伟一听,也只能承认,说:“就算要用他,至少要找一个人牵制他啊!”

载沣问:“找谁呢?”

溥伟急了:“皇叔你是摄政王,难道身边就没有一个可靠的人吗?”

载沣满眼凄凉,他摄政三年,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人,叹道:“朝中全是支持袁世凯的人,我一个心腹都没有。”

载沣一语道破了这三年来的辛酸,原来他摄政三年,手中并无实权,不过是一个被朝臣架空的摄政王。

就在袁世凯在洹水装模作样钓鱼的时候,朝廷谕旨送到洹水边,让他担任湖广总督,全权负责剿匪事宜。

没想到袁世凯忽然摆起谱来,给朝廷回了一封信:“微臣在家养病时,听到爆发了武昌起义,对此微臣非常痛心。朝廷让微臣去镇压乱党,微臣理应义不容辞。只可惜脚病还没好,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什么时候等微臣脚病好了,再为朝廷效力吧!”

袁世凯也不是故意要跟清廷为难,只是他嫌载沣开出的价码太低,一个湖广总督就打发自己,他实在接受不了。

袁世凯既然不出马,朝廷只好派其他人,载沣选择了满人荫昌,荫昌在德国留学,主攻陆军,后来又在德国军队里做了实习生,还跟德皇威廉二世在一个队里。载沣正是看到荫昌的高学历才选择了他,但荫昌自己并不自信,他深知自己没有实战经验,所以在赴任之前特来洹上村请教袁世凯用兵之道。

袁世凯听说荫昌来求见自己,躺在床上称兵不见。荫昌坚持要见到袁世凯,看袁世凯不见自己,直接闯进袁世凯的房里。荫昌进去后,立即向袁世凯请罪,并请求他剿匪的问题。袁世凯本来不想见他,但袁世凯欣赏做事认真执着的人,便决定跟荫昌聊一会儿。

荫昌的境界还处在纸上谈兵的层次上,他说:“武昌的叛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又没有一个像样的领头的。我相信,这场叛乱很快就会扑灭的。”

其实,荫昌说这话是没有底气的,他不过是想看袁世凯如何回答,从袁世凯的回答中套出一些战略。袁世凯完全明白荫昌的用意,他假装糊涂,说自己这些年不问世事,信息不通,不敢对国家大事妄发议论。说实话,袁世凯很担心叛军被扑灭,叛乱一扑灭,朝廷就用不着他了,他更不可能开出更高的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