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灌输(第2/2页)

“学校、教员!”

缓声吐出这四个字后,朱宜锋盯视着穿着神父袍的李文秀,现在,于自己的治下,他再也不用化妆成普通的百姓。

之所以朱宜锋会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的教会学校,将西方的教育引进中国。教会学校虽然在主观上是这些神父为了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但客观上宣传了西方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于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这正是朱宜锋所需要的,毕竟此时的中国,经过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早已同世界脱钩,对于西方科技文明更是知之甚少,而这正是他试图改变的,唯一能够向他提供帮助的,帮助他建立现代教育的,就只有这些目的不纯的传教室。

“什么?大都督,你是说在武昌办一所教会学校吗?”

这有什么问题吗?

“没错!”

点头之余,朱宜锋又摇头说道。

“我所指的教会学校,恐怕和你想象的不同,并非仅只是为了传播福音开辟门路,教学内容也不能主要限于宗教书籍,或许,你们创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传教的助手,但是,我希望,这所学校能够成为传播西学的组织,他更多的是学习西洋世俗文明,而不仅仅只是传播福音!”

“这……”

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位大都督,李文秀并没有去反对对方的建议,实际上,作为传教士的他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从未曾有过的机会,可以在武昌的城市中心开办教堂,同样也可以在这里创办一所教会学校,在向他们传递西洋现代科技文明的同时,亦可以向他们传播福音。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都督,您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我来到中国已经二十年了,甚至在湖北传教也已经有十年之久,相信我,贵国的很多人对于主的福音是排斥的,在小修院的,也都是以孤儿为主,只有少数教徒的子女,在其它地区,为了吸引学生,教会学校一直都是通过免收学费和膳食费,甚至还提供衣服、路费等等手段以吸引学生,可是即便是如此,教会学校的招生依然十分困难,没有学生,您的想法,恐怕很难实现!”

“学生,你不用担心!”

面上展现出笑容的朱宜锋看着李文秀说道。

“至少一千名学生,可以吗?问题是,你能够给我带来足够的老师吗?”

“什么?”

就在李方秀激动之余,朱宜锋却笑说道。

“李神父,先不要那么激动,我想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