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家族(第4/4页)

“父亲大人是说,新皇的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么?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太上皇会宣布退位,不是应该下旨斥责,并讨伐他这种叛父自立的行为么?”崔元博皱眉道。

崔道远摆手道:“我不想费脑筋去想这当中的猫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李瑁这个皇位来的有些不明不白。虽然对我崔家和江南几大家族而言,不管李家谁登基,只要对我们的利益没有太大的妨害,我们也不会去干涉他们李家的事。但你们要明白,李瑁的皇位如果来的不明不白,我几大家族若是不分青红皂白便支持李瑁,恐怕会召来无妄之灾。”

顿了顿,崔道远续道:“现在的局面是,诸位皇子都保持沉默。李瑁虽登基为帝,但长安城中却只有他一人。包括太上皇和诸位皇子却都呆在成都,局势平静的有些奇怪。越是这般平静,便越是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大唐还从未有过新皇登基的如此仓促,却又如此平静的事情。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现在可不能轻易的表态支持谁反对谁,否则我崔家便处于不利的位置,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可是……新皇的两道密旨,老爷子不是都接受了么?您不也赴任了江南道巡察使和杭州刺史之职了么?您不也积极的开始募集兵马,按照圣旨行事了么?还有,您不也打算找个机会跟若瑂丫头说一说新皇有意和我崔家联姻的事了么?”崔元平低声问道。

“不错,我确实接了旨,也赴任了李瑁授命的官职。但那又如何?这并不表示我便要完全按照李瑁的圣旨去做。难道你们要我拒绝圣旨的任命抗旨不成?至于招兵买马之事,我可不是要带着募集的兵马北上,我是防止叛军侵占东南罢了。之前我没有理由,现在圣旨来了,我自然可以正大光明的这么干。况且我崔家若要招兵买马,数月之内恐便可募集十万大军,然而两个多月我才募集了一万人,难道你们看不出我这是故意拖延时间么?至于联姻的事情,那也要看形势的发展。老夫之所以让你们不要提及此事,不要让若瑂知道此事,便是想让此事有回旋的余地。”

“可是老爷子,您这么拖延,新皇迟早会明白过来,到那时岂非惹恼了他么?这会对我崔家不利的。”崔元平道。

“对我崔家不利?那也要看他有没有本事坐稳皇位再说。我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们,李瑁之所以想起我们崔家,那是因为他觉察到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意图借助我们的力量替他坐稳皇位。他要跟我崔家联姻,无非是给我们一个定心丸,像我们传达他将对我崔家施于恩惠的意图。你们几个便立刻以为捡到了金疙瘩,高兴的了不得,殊不知他李瑁不过是此刻需要利用我崔氏罢了。”崔道远冷声道。

“可是这对我们崔家也是一次复兴的机会啊,他利用咱们,咱们正好顺着这机会回归朝堂。难道这不也是祖宗们一直想着的要振兴家族的契机么?”崔元平再道。

“复兴家族当然是我崔家历代先人的期望,但也要看如何复兴,机会是否是机会。他李家对我们五姓七族干的那些事,你们不知道,但我可是亲身经历了的。武帝当政时,那时我还年轻的很,我的父亲你们的祖父尚未西归。武帝下令我五姓七族所有人都必须离开长安,所有人都被夺去官职,统统把我们赶到南方。虽然给了我们经营盐铁粮米之权,但那是对我崔氏和其他几家大族何其大的侮辱。我崔氏发源于春秋之时,先祖之辈能人贤者无数,哪一代不涌现无数的立足庙堂之上受天下人尊敬的贤达能臣?到了武帝一朝,居然全部被罢官赶往东南,不得不成为商贾之家。这是何等的屈辱?”

崔道远回忆着往事,心中兀自愤愤不平,枯瘦的手指紧紧的抓着扶手,指甲在红木扶手上刮擦出白色的痕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