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民心(第3/4页)

王源忙道:“老丈,千万莫要这么想,朝廷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天下大乱,贼寇横行,这件事本就跟百姓无关。百姓们只求能平安度日,焉能怪他们胆小怕事?州府失守是朝廷官员兵马之责,跟百姓有何干系?”

老者叹道:“王元帅这话才是真正的大实话,可算是为我们百姓正名了。罢了,就冲王元帅这句话,我们也不该为难你们。我们不能耽搁你们的军务,老朽这便叫乡亲们让开道路,恭送王元帅和诸位军爷出城。”

老者回过头来,扬声高叫道:“父老乡亲们,咱们还是让王元帅的兵马离开吧。他们此行是去平原城解救颜太守的,若咱们再堵着不让他们去的话,平原城颜太守他们便危险了。我知道诸位都失望的很,我也很失望,但是没法子,总不能拖累大军的后腿,害的他们也跟着一起遭难吧。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四处州府,贼兵会调集兵马来围剿,咱们不能害了他们啊。”

百姓们无语而立,他们的眼中全是失望之色。本来满怀希望能有生的可能,现在希望一下子破灭,个个心如死灰。

王源看着百姓们的神色,当真心如刀割。但他毫无办法。带着他们便是一起死,不带着他们,这些百姓可能也是个死,当真体会到什么叫做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一声号角过后,亲卫骑兵们纷纷上马列队,准备开拔。百姓们木然缓缓移动,闪开一条通道,让开通向东城门的街道。眼睛里带着绝望和不舍看着骑兵们开拔离去。全场除了单调的马蹄得得声,一片死寂。

“二郎,我有个主意,不知你可同意。”公孙兰在王源的马旁悄声道。

王源道:“什么主意?”

公孙兰道:“咱们何不让他们朝平原方向而去,待我们解平原之围,便可让人接他们入平原城中。”

王源摇头道:“进平原城又能如何?我们还是要离开平原城南渡黄河的。”

公孙兰道:“那便带着他们一起南渡到黄河南岸的州府安顿,有何不可?”

王源摇头道:“这会耽误大量的时间。恐怕不成。”

公孙兰看着王源低声道:“你率军打仗是为了什么?你曾说过你是为了解百姓倒悬之苦才担此大责的,莫要忘了你的初衷。再说,你若这么甩手走了,于你名声会有多大的损害你知道么?所谓民心,便是从这些时候积累而成的。不得民心者,将来什么也得不到。”

王源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真的蠢到了拍拍屁股走路,任由这些百姓去死?这件事一定会让自己蒙上污名,自己怎么蠢到了这个地步了?幸亏公孙兰提醒的及时。

王源策马停步,转身朝着百姓们高声叫道:“乡亲父老,本人做了决定,本人决定带你们一起走。”

众百姓惊愕的张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青谭平等也是呆呆发愣。

“赵青谭平,还愣着作甚?还不赶紧整队保护百姓们上路么?”王源沉声道。

“王元帅,你就是我们的大救星啊,王元帅,大恩人啊。”人群爆发出呐喊声,纷纷跪倒在地磕头,泪下如雨。

……

严庄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可以用意得圆满来形容。他没想到事情会是如此的顺利,史思明居然乖乖的将十万兵马便交到了自己的手里,任自己带出长安城。

奉旨来长安之前,严庄的心里是忐忑的,他知道史思明是什么样的人。他担心史思明会突然发难,将自己当场格杀,就此扯旗造反。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份分兵的圣旨的意图太过明显。哪怕是个傻子也会明白这是对手握重兵的史思明的不信任。否则怎会在长安城面临敌军大军压境之事却将其十万兵马抽调走,这简直是开玩笑。

而史思明居然照办了,而且平平静静,没有吵闹,没有争执,和和气气的将十万兵马交到了自己手里。虽然严庄看得出,这十万兵马大多都是新兵和老弱之兵,明显是经过挑选的兵马,但对严庄而言,这已经足够了。他可不会傻到为了这件事去争执一番,能从长安带走这十万兵马和自己的脑袋,便已经是祖上积了大德了。

史思明客客气气的将严庄送到了灞桥长亭。临别时举杯道:“严元帅,请你转告陛下,我一定替他守住长安,请他放心。你告诉他,他对我史思明的隆恩,我一定会报答他,而且是加倍的报答他。”

严庄听的脊背发寒,史思明这番话说的很是诚恳很是感人,甚至在他的眼神和表情里都看不出一丝一毫的虚假。但正因为如此,严庄才觉得心中发寒。能如此隐忍不露声色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人。史思明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是肯定的。他所谓的加倍报答,如何报答?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