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福兮祸兮(十五)

“诸位议员,肃静,肃静!”韦坤用小锤梆梆的翘着桌子上的响板,同时对台下的黑人兄弟喊道。为了与民朝的人大相区别,东非采用了议会与议员的称呼。

议员们好歹也算是村里与部落里头的头面人物,议会主席这么一嚷嚷,他们倒也暂时肯闭上嘴,跟菜市场般的议会很快就恢复到正常的安静状态。韦坤接着喊“你们马上分组,对你们怎么买卖东西做个记录。你们还要为怎么买卖东西更方便做个评论。”

七天之后,韦坤终于抵达了南瞻市。韦坤在船头眺望这里,觉得南瞻市和他离开的时候不太一样。那些举着测量标杆的黑人,那些在甘蔗地里面开始劳动的黑人,让这座城市看上去满是让人有些不够安心的活力。

还是在那个很不宽敞的房间,韦坤再次见到了东非行政区的头头王明山。王明山笑道:“韦坤,你来晚了。”

“是。我和当地的黑人兄弟讨论了关于货币的问题。”韦坤带了点得意,正色说道。

“呵呵。辛苦你了。”王明山笑道,稍微想想就能理解韦坤面对的困难。

“在苏丹那边,币值低,纸面大的货币比较能让黑人兄弟接受。另外,他们对于铸造精美的金属货币有额外的喜好,就跟我还是小孩子时候,喜欢用一支钱袋装好多铜质硬币,用手摇着哗哗作响一样……”韦坤向王明山讲述着他的努力结果,倒也有些眉飞色舞的样子。

王明山听了一阵,随口问道:“也就是说,你希望的东非货币只有两种面值?”

见王明山如此能抓住要点,韦坤很是佩服的点点头,“是的。现阶段先只有三种面值吧。那帮黑人兄弟们大多数没有十进制的概念,让他们养成十进制的概念需要不少时间。过于复杂的币值只会闹出事情,而不是解决问题。让他们一张一张的慢慢数钱,反倒不容易出事。”

说到这里,韦坤忍不住笑了。王明山不解地问道:“有什么好笑的?”

韦坤带着笑意答道:“王书记,你没看到那些黑人兄弟拿着一叠装作是钞票的纸,数钱的那个样子。我反正不指望他们在现阶段能用好钞票。他们既然千百年来都没有用货币的传统,自然也没有用货币的理念。反正在苏丹的农村,大部分交易完全是易物贸易,价值多少看他们当时的需求,靠他们当时的心情。反正是别指望他们对金钱有一种细致与明确的看法。”

韦坤的描述并不细致,看来他也没有用那些滑稽的犹如猴戏的现场来嘲笑人的打算。不过王明山却被韦坤的话给打动了,一句“别指望他们对金钱有一种细致与明确的看法”让王明山对过去二十年来民朝对货币的看法有了一种共鸣感。

刚解放的时候,中国人民对货币的看法也是农业国水平,大家认为货币本身就是财富。对于货币的使用是锱铢必纠,对于劳动力的态度则是铺张浪费。二十年来,王明山感觉到‘劳动力’在民朝终于被当成交易的对象,也就是说被有些人称为‘礼崩乐坏’的商品交易时代终于降临在神州大地上。

不管别人有什么看法,至少在王明山认为在这个‘人心不古’的时代,公有制下为整个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算是坚持住了民朝的基本道德。这个基本道德是通过‘货币与生产力的交易’才得以维持。

在韦泽都督开创的这个新时代里,王明山能够看到的越多,就越觉得有趣。看到韦坤这样能够逐渐看到世界变化的年轻人,王明山觉得格外有趣。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咱们国内的货币可是分四个币值,你这么搞的话,最低的币值相当于哪一种?”王明山问道。

见到王明山支持自己的看法,韦坤欣喜地说道:“我看现在用几分钱的人越来越少,大概以后基本单位会变成一毛钱。所以咱们就把最低币值变成角,按照10:1的比例,正好是一块钱。这第一批的非洲货币就用10块和一块作单位吧。”

两人商量完之后,韦坤觉得自己又有些犯了过于粗暴的错误,他连忙问道:“王书记,这还需要东非行政区的同志们讨论通过。”

王明山听了这话之后有些不怀好意的冷笑起来,“呵呵。这个么,已经不需要太多人讨论。或者说新一批的年轻同志抵达东非前,很多讨论大概凑不齐人数呢。”

看着韦坤那讶异的表情,王明山笑道:“你不知道么,很多同志选择离开东非了。”

“为何?”韦坤能理解同志们要回家的冲动,就如他本人其实也忍不住开始想家了。不过韦坤当然能理解,大规模的官员逃脱,定然是出了什么大事。

“具体出了什么大事,我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不过能确定的是,原本的东非分钱模式好像崩溃了。那些同志们觉得继续留在东非没啥前途,而且也担心被查,所以回国去了。”王明山的脸上露出了很是不怀好意的痛快表情,“韦坤同志,对于这样的变化,你怎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