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伟大的航行(二)(第2/3页)

8月21日,探索舰队官兵告别华阳堡当地官员和居民,依次驶出港口,往南而去。

22日午后,舰队驶离精卫岛南方海岸线。

24日,舰队司令命令各船转向正东,打开所有风帆,全速前进。

25日,傍晚时分,天空下起了大雪,同时伴随着狂风。为了安全起见,舰队落半帆,降低了船速,小心地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26日,清晨,舰队司令向“风行4号”发出信号,让它在前面领航,务必保证航线安全。在这片接近南极的海域,开始陆续出现大大小小的冰山,这对整个舰队是致命的威胁。

27日,为了避免碰撞冰山,舰队调整了方向,往北偏移数个维度,虽然因风速的减弱使得船只行驶速度也降了下来,但对整个舰队的安全保证却相应有所提高了。

28日,上午八时,舰队副司令、御武校尉(上尉)匡有杰所在的“风行4号”领航船突然发出警告信号,要求后续舰船紧急避让。在船队的东南侧,出现一座巨大的冰山,由于海上雾蒙蒙的,看不太真切。但匡有杰却立即命令船只降低速度,并转舵东北。

这个决定拯救了一船人的性命,因为那座冰山正好矗立在“风行4号”的前方,由于海上的雾越来越浓,他们在距离冰山不到一里的地方才发现了它。瞭望手最初把冰山误认为是陆地,直到匡有杰及时发出命令,调转船头的行驶方向,他们才将将擦过冰山的边缘,避免了一场巨大灾难的发生。

舰队司令陆祖生随即命令舰队收起了上桅帆,要求各船必须小心谨慎地往前行驶。

9月5日,船员们驶近了一座冰山,试图从上面弄一些冰块上船,再把冰块化成淡水。可惜的是,还没等他们实施这一计划,海上就刮起了大风。在这种情势下,大船如果继续停留在冰山附近,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9月14日,海上的风势刚刚有所缓和,紧接着又下起了暴雪和冰雹,船上的索具几乎均被冻结住了。舰队遂调整方向,继续往北偏移,以躲避严寒的气候。

9月17日,舰队又经过了几座冰山。到了午后,瞭望手报告,发现一座冰山上有许多散冰。这个时候,天气已经逐渐放晴,舰队司令命令数十名官兵驾驶小船去冰山上取冰块。大块大块的冰被堆放在各船的后甲板上。

船员们将冰块打碎放进桶里,它们融化后形成清凉的淡水,这些淡水足够全体人员喝上一个月。这些冰块上面几乎没有沾上海水,融化之后的水,既新鲜又甘甜。

9月20日,天气变得异常和缓,海面风平浪静,久违的阳光也照射在舰队官兵的身上,显得温暖而又惬意,军官们命令所有船员立即将身上湿重的呢大衣和呢绒裤脱下,并清洗干净,利用这难得的好天气,将其晾晒。甲板上也生起了数个煤炉,为所有官兵烧上一罐罐滚烫的开水,泡制一杯杯清香扑鼻的茶水,或者浓郁的咖啡。

有暇的船员,开始捕猎海燕和企鹅。企鹅身上披着厚厚一层羽毛,又长又窄,呈细密的鳞片状。由于企鹅长期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这件这件特殊的羽衣可以保护它们不被海水浸透。大自然还赋予了企鹅一具厚厚的皮囊,让它们在冰天雪地中依然能活蹦乱跳。而现在,肥美的企鹅肉,在洒满了各种香料的大锅里炖着,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香味。

9月28日,探索舰队几艘船上的瞭望手几乎同时发出兴奋的讯号,距离舰队约十多公里处,发现陆地。舰队指挥官陆祖生观察了远处的陆地后,与几名领航员、绘图师将舰队所处的经纬度与世界堪舆图稍稍一对比,便已经能够确定,他们已经抵达了美洲大陆的最南端——被称为火地群岛的西部海岸,那里应该是靠近被西洋夷人称作为麦哲伦海峡的西边出入口。

这段航行,是探索舰队第一次在高纬度地区直接穿越这片海洋(太平洋),按照陆祖生的说法,是从未经历过如此无趣的漫长旅程。

9月30日,舰队继续往前航行,此时,距离岸边约五六公里,通过望远镜,已经能清晰地看到岸上的具体情形,大片无遮蔽地带分布着苔藓和矮木。

上午十一时左右,舰队驶入一处海湾,距离岸边一公里的地方抛锚停驻,然后派出几艘小船,搭乘三十余船员,一边测量水深,一边向陆地驶去。舰队打算在这里补充木材和淡水,并趁此机会好好考察一番。找到足够的木材和淡水后,便对舰队船只进行清理。三艘探索船的外面,早已经变得污秽不堪。

舰队停泊的地方,周边有无数破碎的小岛,星罗棋布,向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出去。舰队所在地的对面是一座方圆数里的小岛,岛屿和东部海角之间有一个海湾。据探查的海军官兵报告,小岛和海岸边生活着许多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