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喉咙痛(第2/2页)

“受教了!”梁医师拱手道,“就请左大人给这孩子下个方子吧。”

左少阳道:“治疗这种病,我还真有个好方子,不过,这个方子要用到不少我祖传的药材,药铺里找不到,这药可以研磨成粉,做成散剂,散剂吸收快,便于服用及携带。所谓『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最适合治疗这种风热犯卫的热重寒轻,咳嗽咽痛的温病初起之证。”

“那好啊,这种病很多的,每天都能遇到十数起,左大人可以制成这样的散剂,在咱们医馆里对外出售。”梁医师道。

左少阳心头一动,这倒是个好办法,中医成药的大量制作销售,是在宋朝,唐初一般没有这样做的,自己何不制作一些常见病的常用成药出售呢?很多常见病是广大民众熟悉的,比如伤风咳嗽,发烧头痛,跑肚拉稀之类的常见小病,完全可以对症用药的。而且来医馆看病的,一大半都是这些常见的小病。

左少阳道:“你这建议挺好,就以这个医案为开端,若我的散剂管用,我便跟廖医监商议,将这个做成散剂在医馆里出售。”

说罢,左少阳又对那小女孩的母亲道:“孩子的病问题不大,你们先请到外面长凳子上等等,我马上给你们配药,吃了药,嗓子就不痛了。”

那小女孩欣喜地点点头道,本想说话感谢,可是嗓子吞咽疼痛,根本不敢说话。

左少阳先回到自己的诊室,梁医师并没有跟进来,这是关系人家秘方的事情,自然不好在一旁观瞧。

左少阳掏出钥匙打开自己的诊室的医药箱子,拣了一些药出来。

左少阳用的药是银翘散,这是清朝名医吴瑭《温病条辨》里的著名方剂。用的药中金银花、薄荷、板蓝根是唐初刚刚开始使用的药,而蒲公英、木蝴蝶是唐初没有使用的药。好在这些药左少阳当初都列入单子,让祝药柜帮着从各产地移栽到了合州自己的药材地里了。这一次进京,他随身带了很多新药,其中便有这几种药。

当下,取出药材,用黄铜擂钵杵散成粉末,用纸包了拿出来给那孩子的母亲,交代了用法用量。

正说着,药铺门帘一挑,进来两个人,当先一人手里拿着一张大红帖子,道:“请问,哪位是贵馆新任医正左忠少阳大人?”

左少阳上下打量了一下对方,并不认识,拱手道:“我就是,请问有事吗?”

那人拿着帖子走上前,躬身道:“我们是散骑常侍许胤宗许大老爷的侍从,我们老爷听说左大人给吏部侍郎彭炳彭大人治好了多年咳喘,想请大人到府上一叙。”

许胤宗?这可是隋唐最著名的老神医之一,自己曾拜读过他的数十年行医经验心得(萧芸飞抄录的),其中很多经验方用药精到,配伍严谨,很是令人赞叹。

左少阳一直想拜访这位老神医,只是,人家是三品的散骑常侍,那可是副总理级别,自己可没那本事去拜访这等高官。想不到人家现在主动邀请自己去聊聊,而且还提到了新近这个给吏部侍郎治病的医案,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这件事肯定在朝野引起轰动了。

因为彭炳是正四品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省部级干部,而且还是权臣杜淹的助手,在朝廷是很有影响的,他的病拖了很多年了,皇上也多次想着要让他因病告退,所以他一直是朝廷群臣关注的对象。病已经很重,连名医孙思邈都治不好,真不知道这个新任小医正是如何做到的。许胤宗是著名老神医,他只怕对这起医案也是非常的注意,所以才下帖子邀请自己到家里聊聊。

左少阳忙躬身接过帖子道:“请稍等,我去请个假。”拿着帖子进了廖医监的诊室。廖医监一听,堂堂散骑常侍许胤宗下帖子请左少阳去,当真是又惊又喜又是羡慕,忙不迭答应,跟着左少阳出门来,跟许胤宗的侍从见礼。

正要说话,忽听得脚步声急,从外面跑进来一个妇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道:“请问,哪位是,左医正,左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