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杀它个桃红柳绿(第3/6页)

木魁摩拳擦掌地道:“少主,咱们干脆趁赵官家伐汉,腾不出手来料理西北之事,直接杀去夏州算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哇。”

杨浩徭头:“正面为敌,我如今尚不是李光睿对手。如果我引兵去夏州,夏州只须坚守不出,调绥州、宥州、静州兵马伐我银州、芦州,那时我就要进退失据了。”

萧俨道:“这还只是其一。赵光义单凭宋军实力,如今要灭汉国,也是易如反掌,太尉如果主动出兵伐夏州,出师无名,赵光义得了汉国,马上就可以名正言顺伐我银州平乱,那时太尉苦心经营的局面就要荡然无存了。”

“不错……,萧大人所言有理。”

杨浩说道:“现在不能和赵官家翻脸,他要调我的兵,我不但要去,而且必须亲自去。唯有如此,才能叫他空有数十万雄狮在手,却拿我毫无办法。我去汉国,还有一个好处,如果夏州主动发兵攻打我银州、芦州,那我们在道义上便站住了脚,再要反击夏州,赵官家也无话可说了。”

柯镇恶迟疑道:“可是……,如果大帅率大军赴汉国,夏州结束与吐蕃、回纥的战事,攻打我银州、芦州,我们是否一定守得住呢?银州被李家统治了上百年之久,在这里的势力根深蒂固,虽然表面上,我们现在已完全把持了银州,但民心向背,不是那么容易争取的。李光睿不来倒也罢了,如果他来了……,我银州军中有许多李氏旧部,也不需太多人哗变,只消其中有一路人马起了反心,打开城门迎那李光睿进城,偌大一座坚城都不可守了,为求一个出师有名,咱们冒的风险太大了。”

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杨浩应诏赴汉国,有的主张应装病不去,派三五千老弱残兵去充充门面,始终没有统一的意见,杨浩不由渐渐烦躁起来,“砰”地一拍帅案道:“应诏出兵也不是,抗旨不去也不成,主动伐夏还是不成,那该怎么办才好?”

众文武顿时肃然,杨浩惊觉自己脾气有些暴躁,忙又缓颊一笑,涤清了思路,说道:“是本帅急躁了,诸位莫怪,咱们再好好商议一下。如今的情形是,夏州我们绝不能抢先进攻,否则失了道义之名,赵官家就有了插手的名目;其二,不管夏州和赵官家是否已经有了勾结,只消本帅一出兵,他必趁我后方空虚伐我根基,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赵光家目前对夏州仍是以羁縻为主,必然纵容;第三,现在我们有夏州这个强敌,一时半晌绝不能和赵官家决裂,这块招牌还得打下去,所以这军令还得遵守。我们得怎生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才好。”

众文武默然半晌,忽有一人越众而出,昂然道:“大帅何必烦恼,夏州与吐蕃、回纥议和,赵官家伐宋令大帅出兵,这是天赐良机于大帅,大帅应该善加利用才是。”

众人闻言,尽皆向此人望去,却见此人正是半晌沉默不语的张浦。杨浩双眼一亮,急忙问道:“张将军计将安出?”

张浦一直想扶保一位识英雄重英雄的名主,创一番大功业出来,可惜出身寒微,始终不得重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重用他为将的李继法,却是个不扶不上马的阿斗,又饱受李继法手下那些骄兵悍将的排挤。杨浩崛起于西域的时间尚短,急需将帅之才,又是诚心招纳,张浦便投了杨浩。

杨浩对张浦倒是抱着用人不疑的态度,军机大事也容他参谋。不过他手下兵马成分复杂,必要的防范还是要的,所以对那五千明堂川的兵进行了整编,一是掺沙子,将那兵马与自己本部兵马互相穿插,一是换台子,将原有兵马的低级将校军官与自己嫡系兵马的将校军官进行调换,确保了对这支军队的控制。

张浦投靠杨浩之后一直比较低调,平时上堂议政大多时候都保持沉默,这还是头一回发言,想不到竟是一鸣惊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他身上。

张浦拱手道:“将计就计,暗渡陈仓。出奇兵,夺夏州。夏州若到手,就算大帅把芦州、银州都丢了,攻守也将从此易势,西北王非为大帅莫属。”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夏州是什么?那就相当于契丹的上京,宋国的汴梁,南唐的金陵,夏州近百年来一直是拓跋氏的大本营,如果占据了这个地方,就将严重打击夏州李氏,给李氏政权以重重一击。而且夏州是拓跋氏的根基,财力物力尽集于此。控制了夏州,利用山川地理条件,就可东扼银州,南扼横山南线的龙州、洪州、盐州、韦州,至于定州、怀州、兴州、定州、灵州都在夏州之西,更在其控制之中了。

张浦的说法,简直就是和夏州李氏来了个大换防,可杨浩“换防”到夏州那是力量更形壮大,而李光睿若是被调虎离山,腹心处是杨浩,背后面是折杨两藩,他可很难做到杨浩如今这般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