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仓促一战(第3/4页)

这种战术是对平原摆阵对付骑兵的最有利手段,后来宋军在大仪镇、拓皋等战役中大败金军,用的就是这样的战法,北方勇士也承认,中原军队,大妙者乃弓箭,次之者大刀重斧,余外再无所惧。如今这支契丹骑兵恰恰就无比配合地让宋军完美地施展了一次车阵重斧的攻击战术。

狗儿不敢见日光,躲在车里紧张地问:“喂,老道士,杨浩大叔有没有打败契丹人?”

老道似醒不醒地望着前方的大战不发一语,狗儿又叫:“喂,老道士,我杨浩大叔没有事吧?”

扶摇子捻着胡须翻个白眼儿还是不理她,狗儿只好改口道:“道士爷爷,你快告诉我嘛。”

她见这道士头发乌黑,似乎比赶车的刘爷爷要年轻得多,不过脸上皱纹却也不少,便乖巧地改了口,唤他道士爷爷,扶摇子哈哈一笑道:“你杨浩大叔好端端地站在那儿观敌瞭阵,既不曾劈出一刀,也不曾射出一箭,身边一百多名亲兵把他护得风雨不透,根本不曾捉刀上阵,他能有什么事啊。”

狗儿一听这才放心,拍拍胸口道:“大叔没有上阵就好,道士爷爷,我听外面喊杀声实在吓人,咱们赢了没有?”

扶摇子眯着眼睛看去,只见罗克敌亲率战车杀入敌阵,利用重装备的优势压制住了契丹骑兵的机动空间,使得敌骑完全失去了机动敏捷的战斗优势,左右两翼的宋军指挥都是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此时也已抓住战机,率领骑兵和步卒从两翼包抄过去,步卒杀进敌阵,骑兵沿外围绕向敌后,大有要把这支契丹千人队全歼于此的模样,便捻须微笑道:“赢啦,赢啦,你不用担心,这支契丹骑兵孤军杀来,又自弃其长,这一仗要败得落花流水啦。”

狗儿一听喜不自禁,只恨自己不能跑出来亲眼看看杨浩大叔大胜的威风。杨浩大叔的威风?那是自然,他没有上阵又有什么关系,在狗儿心中,他是大官,就算没有上阵,这一仗也一定是她杨大叔亲自指挥的。

在狗儿心中算无遗策如诸葛、勇冠三军似子龙的“杨大将军”,此时正无所事事的与程德玄并肩站着,目瞪口呆地看着宋军把杀得契丹人杀得落花流水。不过宋军这一战虽胜的容易,他也知道其中不无侥幸成份,如果契丹兵真的如此不济,赵匡胤那样的英雄人物也不必率领大军循路远遁了。

看到徐海波、赫龙城两位指挥使率军自侧翼包抄上去,大局已然鼎定,程德玄不禁大喜过望,好似这一仗都是他的功劳一般,眉飞色舞地道:“我大宋天兵果然神勇,哈哈,这契丹人来势虽凶,竟是不堪一击。杨都监,你看我军能否全歼这一路敌骑啊?”

杨浩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大人,除非这路契丹兵没有一个想逃,否则要全歼一支骑兵,恐怕……很难。”

这时已有契丹兵见势不妙杀出重围向来路逃奔而去,程德玄叹了口气,遗憾地道:“可惜,实在可惜,不过,本官一战即能重创敌骑,令之望风而逃,这也够了。”

杨浩见他有点得意忘形,不禁提醒道:“程大人,如今既有漏网之鱼逃去,恐怕很快就会有大队敌骑赶来,这一战虽胜,但是咱们的目的是要把这数万百姓安然带入宋境,恐怕这个任务更增难度了。”

程德玄眉头微微一皱,想了想道:“我们要赶去东面最近的可守大城还需多久?”

杨浩思索了一下答道:“大概还有六百多里。”他的声音有点发苦:“咱们扶老携幼的,这一段路,恐怕……跑不过契丹骑兵。”

程德玄有些轻蔑地瞟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杨大人可是怕了?”

杨浩忍着怒意,分辩道:“大人,下官的确怕了,不为一己安危,也要虑及这数万妇孺啊。如今契丹人既已追来,且发现了我们的踪迹,恐怕我们是不能把这些百姓平安带到东南各道去了,如果……咱们现在按官家指定的第二条线路,向南,再向西,过河去延安府一带如何?”

程德玄犹豫了一下,轻轻摇头,杨浩又道:“此地往东,是一条直线,一马平川极易追赶,而且整条行进路线距北国太近,他们可以从后面追上来,也可以通知国内驻军,随时越境截击,我们带着这么庞大的百姓队伍,想要安然进入安全区域的可能非常之小。如果我们现在马上改变路线,循此山脉往南走,再往西行,渡河朝西南去,契丹人绝不敢深入宋境,追到那里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人安全地带出去。如今我们小胜一场,正好起到惑敌作用,敌骑追来必往前路搜去,绝不会料到咱们突然改了行进的线路,等到他们发觉,咱们已到了黄河边上,那时咱们就能太太平平,不损一兵一马,安然抵达宋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