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关河令第三十章 诡地(第2/5页)

想到这里,范仲淹道:“狄青,你分析的很好,和我、种世衡的看法相近。夏军虽猛,但他们攻城并不在行,因此他们一直希望把我们拉到平野作战,只要我们小心应对,应无大碍。眼下鄜延路有转运使庞籍庞大人和种世衡、周美等人坚守,夏军没有机会。我在环庆路守备,有狄青你的帮手,锐气正盛,夏军一时间也无隙可乘。远些的如熙州、河州,眼下有刘沪和吐蕃将领联盟防守,元昊应不会主动和吐蕃人开战,因此无论元昊怎么出兵,我最担忧的只有泾原路。”

范仲淹锁紧双眉,心中忖度,镇守泾原路的韩琦心高气傲,尹洙纸上谈兵,从上次白豹城一役来看,任福也有些矜夸浮躁,这三人无不例外的主战,这次若和元昊交锋,只怕……他知道尹洙、韩琦二人不会听他的劝告,眼下西北军情若火,又无法对朝廷说起此事,因此忧心忡忡。

狄青知道,自三川口一战惨败后,朝廷将永兴军、秦凤两路细分为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朝廷的用意是,谁的地盘谁做主,谁的地盘谁负责。见范仲淹为难,狄青明白他的心意,问道:“范公,既然我们知道元昊的用意,就要向韩公示警。范公找我来,是否想让我亲自将这个消息告诉韩公呢?”

范仲淹轻叹一口气,缓缓道:“狄青,我早知道你不是个意气行事的人了。你对战事在行,这件事你去说说最好了。当然了,我也有一封书信,你带着这信,立即启程去见韩琦,将信交给他,也将今日所言委婉说一遍,尽我等职责。”心中却想,“狄青为人沉稳,韩琦和他没有过节,只要狄青将事情说给韩琦,想韩琦总能对元昊有所戒备了。至于我的信,不知道韩琦会不会看呢?”

狄青当下接令,心思微转,说道:“范公,我这次前去,除了带些十士跟随,还想带一个人跟随。”

范仲淹问道:“是谁?”

狄青道:“我想带赵明前往。”

范仲淹有些诧异,不解狄青为何要带赵明一路,但他并没有多问,只是道:“好。大顺城建的已差不多了,赵明也可以稍微歇息几日。你带着他去,早去早回吧。”

狄青出了营寨,命韩笑、戈兵二人带些兵士跟随前往泾原路。

如元昊八部般,狄青手下十士也是各司其能。死愤多是用来死战,勇力是来鏖战,寇兵是用巧战,而陷阵多用来冲战。

待命也和战有关,却是用来布战。韩笑的待命一部,均是机巧灵便,擅于挖掘消息的人。

韩、戈二人听到狄青调令,很快准备就绪。赵明一瘸一拐地走来时,难掩眼中的惊诧,像是不解狄青为何要带他跟随,他和狄青,本来没什么交往。

狄青拱拱手道:“赵兄……有劳了。”

赵明回了一礼,哑声道:“不敢。狄将军若喜欢,称呼我老赵就好。”

韩笑一旁见了,感觉赵明口气虽淡漠,但对狄青也算是客气了。要知道当初韩笑那么笑脸问赵明香巴拉一事,差点被赵明饱以老拳,可见赵明脾气并不算好。

狄青点点头道:“那好,出发吧。”

韩笑当先离去,戈兵随后出发,他们都知道,狄青需要的不是保护,而是需要得到各种消息,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决定。

韩笑、戈兵一负责消息,一负责军情,只为了保证狄青不走错路,尽快的见到韩琦。

范仲淹给的消息是,韩琦正在渭州,但那已是十天前的消息了。

范仲淹在扩建大顺城,积极让环庆、鄜延两路防备敌军的时候,韩琦只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进攻!

韩琦虽是文人,但比武将还要崇尚进攻,这段日子来,韩琦不停的招兵买马,就算狄青也知道韩琦还没有放弃进攻西夏的念头。

这样的韩琦,又怎能在渭州呆得住呢?

狄青从大顺城出发,一路奔西南的渭州。果不其然,才到半途,戈兵就已接到了韩笑的消息,韩琦不在渭州,具体去了哪里,正在打探。

狄青苦笑,心道传信的活儿,也不是那么好做。一路上,狄青和赵明同行。赵明似乎满怀心事,一直低着头,沉默无言。

这时春暖花开,繁花似锦,整个边陲都已复苏过来。一路上,远望青山如戟,大河似带,狄青心中只想,这般的美景,只怕很快就要被兵戈烽烟所摧残。我怎么开口询问,才能不让赵明反感呢?

狄青虽勇,但心细如发。他知道赵明的腿好像是从香巴拉回来后受伤的,而赵明后来一切的不幸,又和伤腿有关。昨晚见赵明满是孤寂,狄青有些不忍旧事重提,再揭开赵明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