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关河令第二十九章 金汤(第3/6页)

乍一看,李丁已变成了岁香甲奴。

狄青打量了半晌,感觉没什么破绽,沉声道:“李丁,我需要你坚持到大军赶来。”

李丁简洁道:“卑职绝不负大人重托。”他翻身上马,带着那数十手下出了山,向金汤城的方向行去。

金汤城城门闭紧,守军望眼欲穿的等着岁香甲奴回来。日已西归,斜照城头旌旗,旌旗猎猎,掩映着城头的剑戟寒光。

党项军毕竟久经阵仗,这时候,仍是不敢大意。

陡然间,城头有兵士喊道:“团练大人回来了。”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到夕阳尽处,已奔回了一队兵马。为首那人,看盔甲穿戴,正是岁香团练。

守军纷纷舒口气,都道:“打开城门。”众人明白岁香甲奴的脾气,知道他若奔回时,城门还是关的,说不准会将脾气发泄到旁人身上。

城门“咯吱吱”的缓开,岁香团练已到了城门前,他稍微压低了头盔,遮挡住了半边脸,进入城门的那一刻,有兵士迎上来道:“团练大人,太尉召你……”话未说完,已见到岁香团练死灰一样的脸,那兵士骇然惊呼道:“你是谁?”

与此同时,城门楼处,传来守军的惊呼声,“快关城门,有敌来袭!”

伴随着惊呼之声,天际处,蹄声如雷,滚滚而至。城墙垛后的守军只见一道黑尘直冲霄汉,那本是晚霞明艳的云空,蓦地黑云凝聚,风雨狂来。

城上旌旗已颤,剑戟齐暗。

党项军见来敌气势磅礴,一颗心已被压得难以跳动,骇然想到,“宋军怎么会有如此气势的骑兵?”

风声、马蹄声、呼叫声夹卷在一起,城上的人听不到城下的尖叫,城下的兵士难以明了城上的动静。

李丁已出招。出招见血。一招就要了那个兵士的性命。

众人只见到他袖口中飙出道银线,刺入那兵士的咽喉中,拔出的时候,带出蓬血花。李丁身后的兵士已下马,或拔刀、或挺枪,顷刻之间,已将城门洞中的守军斩杀殆尽。

城门楼上已有人奔下来,喊道:“快关上城门。”可见到城门洞内已如血洗,不由呆住。

“嗤”的一声响,银光刺入那人的咽喉,毒蛇一样的抽回去。

外围的党项军这才发觉不对,大喊道:“有细作。”党项军蜂拥涌来,刀枪并举,就要将李丁等人逼出城去。

早有人大开城门,取出锤子楔子等物,“乒乒乓乓”声中,将城门卡死。人潮汹涌,李丁挡在最前,转瞬肩头就中了一刀,血溅了一脸,可党项人又有十数个倒了下去。

蹄声更紧,党项人更急,但那先入城的数十人,就如海岸崖岩般屹立,虽也有人倒下,可随后就有人补上。

血流成河,冲刷不垮人墙防御。

城门洞不宽,党项军虽有兵力,但受限于地势,数次进攻无果。眼看对手悍不畏死,党项军心中有了惊惧之意。

他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些人人数虽少,却是狄青手下的死愤之士!他们也不知道,就是这面如死灰的人,杀了叶市的团练保旺罗。

这些死愤之士,本也是军中子弟,可还和寻常军中子弟有所不同。他们的亲人兄弟,已多死在疆场,死在党项人的手上。他们入死愤行伍,目的不是功名、不为财利,只为亲人报仇而已。

他们只求一战!一洗积怨!

夏军这些年来在边陲沉凝的怨意,就在这些死愤之士身上反击了出来。

马蹄声响已到城池前。

夏军顾不得再喊,随着军主一声号令,长箭纷纷射下。但宋军这次来得实在太快,来的实在突然,夏军兵力远没有集结,那羽箭如雨,淅淅沥沥,少了分强悍犀利。

宋军铁骑终于到了城下,领兵冲在最前的是一戴青铜面具的人。

那狰狞的面具,那不屈的刑天……

夏军心已震颤,震惊来攻城的竟是狄青。狄青居然不等到天黑、不用围城打援、不凭诸寨声援,就这么带着数千兵马,要踏破金汤城?

狄青已到城前,飞身而起,眼看就要撞到了城墙,不想脚尖点动,又沿墙壁奔行数步。

城上夏军已看直了眼睛,想不到世上还有这般人物。狄青奔行势尽,离墙头还有丈许的距离,蓦地刀鞘探出,插在城墙之上。

狄青借力再上,裂了刀鞘,拔出了单刀,连刺两下,借力间已站在了城头之上。

夏军惊骇交加,一时间均忘记了放箭。那城头的军主抢步上前,挥鞭就打,试图将狄青逼落城下。

这时夕阳独舞。

半空中蓦地划出一道亮色,凝聚了天空晚霞、千军杀气,凌厉中带分感伤,决杀中还夹杂着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