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关河令第十一章 帝泪(第3/6页)

八王爷愈发的镇静,沉声道:“圣上,此事千真万确。当年太后生下一女,圣上本是宫女所生。太后为求皇后一位,这才向先帝谎称生下了圣上。当初臣在宫中,因此知道此事,圣上若是不信臣所言,可找李迪询问。这件事先帝知晓,李迪当年在宫中,也是知道的。”

八王爷所言,如雷霆般轰来,击的赵祯摇摇欲坠。赵祯手扶桌案,良久才道:“宣李迪前来。”

李迪本未离开宫中,听天子宣召,颤巍巍的赶来。他见到八王爷的那一刻,似乎明白了什么,眼中藏着深切的悲哀。

赵祯望着李迪,咬牙道:“恩师,八王爷说……太后本非朕的生母,此事可是真的?”

李迪苍老的脸上,尽是畏惧和悲伤。他缓缓跪倒,良久才道:“此事的确是真的。”

赵祯笑了,笑容凄惨,许久后,怒拍桌案喝道:“一派胡言!你既然早知道朕非太后亲生,为何不早些说出来?你难道不知,欺君可是大罪!”

李迪跪在那里,老泪纵横道:“圣上,臣罪该万死。”

“将李迪推出去……”赵祯不待判决,狄青惊醒,暗想李迪若死,那八王爷不也是死罪?他那时还没有想到自己,毅然上前道:“圣上,李大人绝非有意欺瞒,请圣上明察。”

众人一奇,不想这时候竟是狄青出来为李迪求情。

更奇的是,赵祯竟冷静下来,问道:“狄青,你怎知李迪绝非有意欺瞒呢?”

狄青一言既出,无法收回,只能硬着头皮道:“圣上,李大人不说出真情,我想是对圣上的一片卫护之心。他怕说出来后,反倒对圣上不利!”

李迪望向了狄青,满是讶然,眼中那一刻的表情,复杂千万。

赵祯没有再问下去,他当然听得懂狄青的言下之意。

有太后垂帘,谁说出此事,逼急了太后,不但臣子有过,只怕天子也难保性命。

良久,赵祯才叹道:“狄青,你说的对。朕险些错怪了恩师。”说罢上前搀扶起李迪,歉然道:“恩师,朕一时糊涂,误解了你的好心,你莫要怪朕。”

李迪激动的老泪纵横,喃喃道:“圣上……老臣不敢。圣上英明,先帝在天之灵,也能放下心事了。先帝当初吩咐老臣照看圣上,可老臣无能,有负圣恩呀。”说罢哽咽抽泣,哭得伤心。

赵祯见李迪真情流露,也是眼帘湿润,良久才道:“可只凭八王爷和恩师所言,朕总感觉难信此事……”

李迪哽咽道:“圣上,吕相当年曾在宫中,也知道此事。不但吕相知道此事,圣上的身边,还有另外一人知晓此事。”

狄青心头一跳,心想李迪总不会知道是我吧?不想李迪道:“殿前侍卫李用和也知道此事。”

赵祯拧起眉头,诧异问道:“李用和?这等机密大事,他又如何会知道呢?召李用和、吕夷简入宫见驾。”陡然想到了什么,赵祯脸色苍白,盯着李迪道:“朕生母若非太后,那生母是谁?”

李迪半晌才道:“臣只知道,那女子姓李,本是个顺容。”

赵祯身躯晃了晃,扶住了桌案,向狄青望过去,那眼神中,有着说不出的悲伤哀思。

听到李顺容三字的时候,他就想起了永定陵。听到了李顺容三个字,他就明白为何李用和会知道此事。

他眼中已有了了然之色。

原来那哀痛欲绝、深情款款望着他的女子,就是他的生母!原来那舍生救他、为他挡难赴险的女子,就是他的生母!原来这些年来,孤孤单单独守永定陵、仰视他辉煌无边的女子,就是他的生母!

赵祯不再质疑、不再怀疑。当初的一切疑惑都有了解释,血浓于水,只有生母才会如此待他,又何须理由?

原来他曾见过生母,却形如陌人……

赵祯那一刻,泪如雨下。

狄青见赵祯望着他落泪,垂下头来,已不能语。

“狄青,你也是知道这件事的,对不对?”赵祯的声音飘渺难测,“不然你方才也不会开口为李迪申辩。朕还没有信,你却信了此事,根本没有怀疑。”

狄青心头微颤,想起那如雨中飞花的女子。想起她说过,“狄青,我只想求你,以后若是可能的话,和益儿再来永定陵,请益儿到我的坟前说上几句话,我就足感恩德了。”

“你怎么不说话?你是不是早知道了?”赵祯冲过来,一把揪住狄青的衣领,嘶声喊道,“你为何不早些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就朕不知道?为什么?”

赵祯双目红赤,悲哀更重于愤怒,伤心更多过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