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一更)(第2/3页)

江茗想了这么多,却不敢想殷楚。

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便已能令她如坠冰窟。

即便眼前有火炉,身上披着大氅,她仍觉得冷。

很多事情,理想中总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可走到了那一步却猛然发现,原来自始至终没有人可以站在绝对中立的角度。因人不是神,甚至就算是神明,心中也难免有偏倚。

所以踏出来的路便有了分歧。

分歧与分歧碰撞撕裂,是刀枪火海,是呼妄的人命,是一吹便散的灰烬尘埃。

“世子未说。”望回看向江茗,回道。

江茗微微敛目,又问:“闽州的粮呢?我回来前,曾听说皇上有意遣人去运粮。”

望回回道:“如今圭城大雪,官道难行。更何况运粮若走大路,没有重兵把守,在到雍阳关前便极有可能落入北胡手中,这便推了又推。”

江茗深吸一口气——如今延庆道、秦凤道接连失守,虽仍有将士,但那没了主帅的凝聚,稀稀散散的战力却早已经不在北胡眼里。

北胡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便要用尽全部的气力,猛地扎入大胤的腹地,不死不休。

大胤眼前便只有雍阳关一处能将北胡这只饿狼挡在外面。没了雍阳关,便真的是螳臂当车了。靖文帝竟然在这个时候仍在观望?观望什么?观望自己够不够格做一个亡国之君吗?

“兵部尚书崔贞倒是上过好几次折子,朝廷里也有人提过,只是俱都无疾而终。”魏风凌在旁开口说道。

“我这处倒是今日方接到一个信儿。”听到魏风凌提起朝廷,望回从袖袋里拿出一张小纸,递给江茗,同时说道:“因着延庆道和秦凤道接连失守,皇上暗地里派人去了瓷玉山。临安府调来的粮,也直接送了过去,在那里暂歇了好些日子。”

魏风凌听到这里,眉头紧紧蹙起,手掌狠狠拍在席上,怒气冲冲:“怪不得。怪不得闽州的粮反而要比临安府来的快。原来竟然是因为这个?!那延庆道和秦凤道的将士,雍阳关的将士,就当白死了?!”

大胤正中偏北有一道天堑,不及华京城背处崇山峻岭巍峨险峻,但有条宽阔大江绵延,自成天险,想要渡江绝非易事。而这瓷玉山便是这大江往南的一处要塞,山下温天城虽不及临安府繁华,但却坐拥前朝旧城,人口众多。

“所以皇上的意思是——”江茗眼眸微抬:“想要迁都?”

怪不得打着如此算盘,将所有东西都按住不放,实则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望回微微点头:“正是。可此事却仍有些蹊跷,迁都大事,也绝非皇上一人之言,总要放在朝廷上众人斟酌参详,各种准备之事也绝非一日能成。可如今却毫无声息,只是有消息这般传出来,未免让人摸不清看不明。”

江茗瞥了一眼手里的纸条,那字迹清正端方,她似是曾在哪里见过这字迹,可又只是过眼一觑,记得不甚清楚。

但望回的话确实值得深思。自古而来,帝王的功勋有一大部分看的是在位时期疆域的变化。

疆域扩大,此为英主;疆域缩减,便要被后人辱没。靖文帝绝不会不知这其中的道理,以他这幅注重面子尊严的人,如何会做出如此自毁的决定?

“那么萧罗呢?”江茗斟酌片刻,终是问出了这个问题。

原书里是萧罗得令去送军粮,原本出发就晚,加上他路上故作延误,等到了雍阳关的时候已经是一座死城。

原书里并未说大胤那时是否已经迁都。即便那时还没有,想来也是要让雍阳关多撑上一些时日,以方便华京城里的人安全转到温天城去。

望回不知江茗此刻为何问萧罗,但仍是回道:“萧罗如今已回到京中,伤重养伤,皇上免了他副相的职位,算是惩戒。但这京中,若魏将军不去送粮,江劭不去,便只有萧罗能去了。”说完,他轻觑了魏风凌一眼。

魏风凌颇为无奈的说道:“那能怎么办?世子不让我去送粮,我也只好跟着称病。”

“京里总是要有人看着的。”江茗开口替魏风凌开脱道:“江劭年少,做事总是不够周全。”

她如今也是突然想了个清楚,为何一定是萧罗去送粮。

从靖文帝的角度,他更信任萧罗,想要给萧罗戴罪立功的机会。而从殷楚的角度来看,来送粮的人也必须是萧罗。

萧罗在华京城势力庞大,更不要提还管着侍卫亲兵。留他在华京城,便是自讨苦吃。与其让魏风凌送粮出来,还不如让萧罗出来,趁机切断他和京中势力的联系。

而此刻对于江茗,想要让这场兵粮安全运到,方式方法暂且不提,首先要从根子上将这一切阻断,让萧罗去不了。

江茗缓声说道:“萧罗此人包藏祸国之心,让他去送粮,无异于让世子送死,将雍阳关拱手让与北胡。但魏将军也不能去。此刻最好的人选便是江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