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红其拉甫山口:帕米尔惊魂记(第4/5页)

“死亡滑坡”中艰难跋涉

然后,我们睡得像死人一样,真能一口气睡上好几天。但是,趁公路还能通行,我们得着急赶路。第二天早晨,易卜拉罕给我们沏上热奶茶,帮我们和车队其他几个乘客找了辆吉普车。我们每人付了100卢比,司机拉我们过了古尔梅特村(Gulmit)以后在山谷中行驶了60公里才到达下一处滑坡。河流的名字已经变了,它在这里被称为“罕萨河”(Hunza),是为了纪念一个同名的高山小国。我们现在正冒着大雨和浓雾向那儿进发。

苏斯特到古尔梅特一路上的风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荒芜的山谷,偶尔在开阔地带有个村庄。虽然看起来好像亘古已有,但是这种荒凉才是近几年的事。1974年的一场大地震后,多处滑坡阻塞了罕萨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乎长达20公里的堰塞湖。当河水最终突破了天然的堤坝时,古尔梅特和苏斯特之间的大部分肥沃土地已经被埋在层层的淤泥和沙砾之下。经过帕苏小镇(Passu)时,司机告诉我们:1974年之前,山谷这一带的居民是现在的5倍之多。这里的居民以前靠出售杏干和其他干果为生。但是现在他们的果园不复存在。那些决定留下来的人通过为前来喀喇昆仑山峰和冰川探险的旅游团提供服务而勉强糊口。如果你喜欢徒步旅游,帕苏被公认为一个有着最好导游的徒步旅行之地。但是我们并没有停下来亲自一试,因为我们与古尔梅特村南那长达6公里的塌方地带有个 “约会”,那里可以提供足够的徒步旅行。离开苏斯特两小时后,我们到了“约会”地点。我们本不愿意在暴雨中艰难地穿越又一个滑坡,但别无选择。可是,我们刚到,天空突然放晴,阴霾散尽,阳光明媚。

罕萨河

远古时代,当地球上还生活着恐龙的时候,冈瓦纳古大陆(冈瓦纳古大陆,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南半球起级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洲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编者注)上的一大块原始陆地脱落,在地球上漂移。7000万年前,它与亚洲板块相撞,其北部边缘滑到了亚洲板块的南部边缘之下,抬升了亚洲板块。这种仍在进行中的碰撞形成了兴都库什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亚洲中南部的高大山地,大部分位于阿富汗境内。——编者注)、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我们现在就身处喀喇昆仑山的群峰之中。这真是令人难忘的景色:地球上最大的“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天翻地覆的破坏。

与司机挥手告别后,我们顾不上驻足欣赏风景即刻通过滑坡处的巨石堆。还没走出50米远,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巨响。转身一看:发现我们刚才与司机告别时所站立的地方腾起一股尘雾。我们真够幸运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为告别时拖拖拉拉而犯下大错。

我和芬恩继续赶路,我们就像是在正午的阳光下的两个攻无不克的勇士。尽管死神随时可能光临,但那天的天气却很好。我们穿过一堆堆的碎石,七绕八拐地进入山谷,就这样再次回到了原路。最后,我们赶上了一群巴基斯坦人,他们也是我们车队中的乘客。他们雇用当地人替他们搬运大部分行李,同时自己身上也都背着一两件。我们停下来歇口气,回忆着我们穿越红其拉甫山口时一起度过的三天两夜。

他们询问我俩是否还有白兰地。我从背包里掏出最后一瓶,此时白兰地已经所剩无几。但他们并不想喝。他们都是穆斯林,只喝柠檬水,一点烈酒也不沾。他们只是想亲眼看看,是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在漫长且痛苦煎熬中还能保持如此幽默。我们一阵哈哈大笑,然后跟他们挥手道别。两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这片滑坡的尽头,有几辆推土机正在工作。负责清除碎石的巴基斯坦士兵说,他们估计道路在几天之内就可开通。如果他们亲眼见过我们一路爬上爬下、七转八绕走过的滑坡地带,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要干的活可不止几天,或许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干完。

我和芬恩爬上一辆小面包,甚至都懒得问离下一处滑坡还有多远。我们正在前进,这就相当不错了。可我们不明白推土机是怎么过来的,于是我们就问司机。他说,南行的道路已经清除完毕。原来前方的路已经没有滑坡了。司机也让我们感到有点惊讶:他竟然是蓝眼睛,白皮肤。他说自己家在罕萨山谷。我们问他的眼睛和肤色是怎么回事,他说两千年前他的祖先就来到此地,属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残余部队,公元前4世纪跨越喀喇昆仑南部平原征战来此。